《三十六計·第二十計·渾水摸魚》原文與評析
第二十計 渾水摸魚[1]
渾水摸魚
【原文】
乘其陰亂,利其弱而無主。隨,以向晦入宴息。
——《孫子·勢篇》
【譯文】
乘著敵人內部混亂之機,利用其懵懂沒有主見的弱點使它順從。這是一個自然規律,就像人到晚上一定要入室休息那樣的自然。
【評析】
渾水摸魚,其原意是指在渾濁的水中,魚暈頭轉向,乘機摸魚,可以得到意外的收獲。此計用于軍事上,是指當敵人混亂無主時,乘機奪取勝利的謀略。
渾水摸魚一語,起初可能是漁民們從捕魚實踐中摸索、總結出來的一句經驗性俗語,后來逐漸被移植到社會生活的其他領域,以至被兵家和軍事指揮員們用來作為表述某種軍事謀略的軍事術語。原意是,把水弄渾濁了,魚兒會暈頭亂竄,此時乘機摸捉,往往易于得手。比喻乘混亂之機,謀取某種意外的利益。
在軍事上指有意給敵方制造混亂,或乘敵方混亂之機,消滅敵人,奪取勝利。在戰場上,冒充敵人而蒙混過關是此計常用的術法。東漢時,光武帝劉秀是一位很有韜略的政治家。在未登基前,曾在河北一帶與王朗大戰20多日,最后攻破邯鄲,殺死王朗,取得成功。當時,王朗在邯鄲稱王,實力雄厚。劉秀不敢正面與王朗開戰,就帶著少數親信,到了薊州。遇薊州兵變,響應王朗,捉拿劉秀。劉秀無法,出城倉皇南逃。劉秀一行逃到饒陽,已饑疲不堪。這時,劉秀忽然靈機一動,說出了一個虎口求食的辦法:冒充王朗的使者哄驛站的飯吃。眾人裝扮一番,就以王朗的名義,大模大樣地走進驛站。驛站官員信以為真,急忙備美味佳肴招待。劉秀等人已好幾天沒吃過一頓飽飯,便狼吞虎咽地吃起來。他們的狼狽相引起驛站官吏的疑心。為了辨其真假,驛站的官員故意將大鼓連敲數十下,高喊邯鄲王駕到。這一喊聲,非同小可,把眾人驚得目瞪口呆,人人手心捏著一把汗。劉秀也驚得站起來,但很快鎮定下來。他想,如果邯鄲王真來了,是逃不掉的,只能見機行事。他給眾人一個眼色,讓大家沉住氣。他自己慢慢坐下,平靜地說:“準備進見邯鄲王。”等了好一會兒,也不見邯鄲王的蹤影,才知道是驛站官員搞的名堂。酒足飯飽之后,劉秀等人安然離開驛站。劉秀此次的成功便是得力于計謀上的渾水摸魚和心理上高度鎮靜。
此計是指乘著敵人內部發生混亂的機會,利用其力量微弱而失去主體性的時候,我方跟隨其后,就好似靠近黃昏的時候,人必須回家休息一樣,心志暫松弛。在動蕩不定混亂的局面里,有很多種類的沖突力量存在。其弱小的部分,對于到底誰是敵人?誰是朋友?無法辨別得很清楚,可設法把敵人的眼睛遮蔽,乘其不注意的時候,立刻把那游離部分攫取出來。
在渾濁的水中,魚兒辨不清方向,在復雜的戰爭中弱小的一方經常會動搖不定,這里就有機可乘。更多的時候,這個可乘之機不能只靠等待,而應主動去制造這種可乘之機。另一方面則應主動地去把水攪渾,使情況復雜起來,然后可借機行事。
在兩軍陣前,在商業競爭中,在政治舞臺上,取勝的辦法很多,其中較好的辦法之一便是渾水摸魚。因為施行此計可以輕易達到目的,代價也較小。混亂的局面不是經常出現的,所以一旦碰上,就要充分利用。
“渾水”是運用此計的必要條件。大凡水渾有兩種情況:一是水本來就渾,我方抓住時機“亂而取之”;二是水本來是清的,我方事先把水攪渾,然后再去“摸魚”。顯然,后者的難度比前者要大,必須設計施謀而非坐等。盡管實行后者難度較大,但其應用范圍卻更加廣泛。
人生智謀例說
福島假扮探險家
1892年的一天,日本駐柏林武官福島和一群德國軍官相聚對飲。酒過三巡之后,福島乘著微微的醉意說:“諸位,我從小就迷戀探險。我現在準備騎馬從柏林走到海參崴。”
此語一出,滿座皆驚。德國軍官紛紛發表意見——“哈哈,福島君,這絕對不可能。從柏林到海參崴,橫跨歐亞兩大州,路途太遙遠了,更不用說沿途眾多的窮山惡水和變化莫測的鬼天氣。”
“福島是一個吹牛大王,這么遠的路程連探險家都望而卻步。你要能騎馬到達海參崴,豈不成了神話!”
“這是天方夜譚,我們不相信,這是你酒后的胡言亂語。”
福島一本正經地表示要與眾人下注賭輸贏。德國軍官認為福島輸定了,大大方方地投下重注。
福島與德國軍官打賭探險之事,立即被各國報紙當作新聞廣為傳播,引起成千上萬的關注和興趣。德國政府和俄國政府也視此事為壯舉,都表示為福島的探險提供便利和支持。
就這樣,福島騎著他的瘦馬開始了萬里之行。在德國境內,福島被人們當作富于傳奇色彩的英雄,受到熱情的歡迎和款待。進入俄國境內后,福島的旅行更為順暢。俄國的老百姓懷著強烈的好奇心,守候在必經的路口,翹首盼望福島的到來。俄國軍界和政界的人更是熱情非凡,他們為福島舉辦歡迎儀式和宴會,并毫無保留地為他介紹各方面的情況。福島本人精通俄語,所以與俄國各界人士進行了廣泛接觸。
一路上,福島走走停停,廣交上層人物,受盡各式盛情禮遇,嘗遍各種美味佳肴,用1年零3個月時間終于抵達了海參崴。
正當東京各方力量為福島的成功歡慶不已,德國軍官為自己下錯賭注而懊悔的時候,福島把一大摞有關德、俄兩國的軍事情報送到日軍的參謀總部。
原來,為了得到德國和俄國的軍事情報,福島奉命假扮探險家走南闖北,東訪西問,在“渾水”中“摸魚”。善良的人們被福島欺騙了,他們對福島的熱情款待,為福島的間諜活動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軍事謀略例說
張守桂平定叛亂
唐朝開元年間,契丹叛亂,多次侵犯唐朝。朝廷派張守桂為幽州節度使,平定契丹之亂,契丹大將可突干幾次攻幽州,未能攻下。可突干想探聽唐軍虛實,派使者到幽州,假意表示愿意重新歸順朝廷,永不進犯。張守桂知道契丹勢力正旺,主動求和,必定有詐,他將計就計,客氣地接待了來使。
第二天,張守桂派王悔代表朝廷到可突干營中宣撫,并命王悔一定要探明契丹內部的底細,王悔在契丹營中受到熱情接待,并在招待酒宴上仔細觀察契丹眾將的一舉一動。
他發現,契丹眾將在對朝廷的態度上并不一致。他又從一個小兵口中探聽到分掌兵權的李過折一向與可突干有矛盾,兩人貌合神離,互不服氣。王悔特意去拜訪李過折,裝作不了解他和可突干之間的矛盾,當著李過折的面,假意大肆夸獎可突干的才干。李過折聽罷,怒火中燒,說可突干主張反唐,使契丹陷于戰亂,人民十分怨恨,并告訴王悔,契丹這次求和完全是假意。可突干已向突厥借兵,不日就要攻打幽州,王悔乘機勸說李過折:唐軍勢力浩大,可突干肯定失敗;他如脫離可突干,建功立業,朝廷保證一定會重用他。李過折果然心動,表示愿意歸順朝廷。王悔完成任務,立即辭別契丹王返回幽州。
第二天晚上,李過折率領本部人馬,突襲可突干的中軍大帳。可突干毫無防備,被李過折斬于營中。這下,契丹營大亂,忠于可突干的大將召集人馬,與李過折展開激戰,殺了李過折。張守桂探得消息,立即親率人馬火速沖入契丹軍營趕來接應李過折的部隊。契丹軍內正在火并,混亂不堪,張守桂乘勢發動猛攻,大破契丹軍。從此,契丹叛亂被平息。
俄土錫諾普海戰
錫諾普海戰,是著名的克里米亞戰爭中的一次重要戰役。
公元1853年至1856年間,俄國與英國、法國、土耳其、撒丁王國之間爆發了長達兩年半的克里米亞戰爭,也稱東方戰爭。戰爭的起因,是沙皇俄國依仗它在1848年歐洲革命失敗后的國際憲兵地位,企圖利用奧斯曼帝國衰落之機,向巴爾干半島擴張,奪取控制黑海出口的博斯普魯斯海峽、達達尼爾海峽和馬爾馬拉海,使黑海成為沙皇俄國的內海。
1853年10月,俄,土戰爭首先爆發,英、法和撒丁王國先后參加到土耳其方面。戰爭初期,戰斗在多瑙河流域、黑海沿岸和高加索同時進行。最大的戰役是發生在土耳其北部黑海沿岸的錫諾普海戰。在這一戰役中,由納希莫夫率領的俄國海軍摧毀了土耳其艦隊。
俄國海軍之所以能夠取得如此重大的勝利,在很大程度上靠的就是“渾水摸魚”。
1853年11月中旬,土耳其海軍因在黑海與俄國海軍的戰斗中處境不利,被迫退回錫諾普灣暫避,等待英、法海軍救援。此時,俄國艦隊司令納希莫夫將軍,便利用土耳其艦隊等待英、法海軍救援的心理,使了個“渾水摸魚”計。
11月30日早上,錫諾普灣大霧,土耳其艦隊泊近海岸,以防俄國海軍襲擊。中午時分,海風吹散濃霧,海上能見度提高。土耳其艦隊了望兵忽然發現掛著英國“米”字旗的六艘戰列艦、兩艘巡洋航,張著滿帆向錫諾普灣駛來。土耳其艦隊司令奧斯曼見是英國艦隊前來支援,不禁大喜,立即安排聯絡和迎接。
然而,時至12點30分,當這八艘掛著“米”字旗的戰艦迫近土耳其艦隊時,卻見它們突然來了個大轉舵,將黑森森的炮口對準了土耳其的艦隊。剎那間,“米”字旗降落,俄國的“十”字旗升起,密集的炮彈,如暴風驟雨般射向土耳其艦隊。
奧斯曼大驚失色,立即命令自己的艦隊還擊,但為時已晚。炮手一時不能到位,土耳其艦隊立即陷入被動挨打的境地,加上土耳其的16艘戰艦上只有510門小口徑炮,而俄國艦隊卻有炮720門,且其中部分口徑,射程均超過土軍方面,雖然土軍方面還有38門海岸炮參戰,然而在濃煙滾滾中,有些炮彈打到了己方的艦上。
土軍主帥奧斯曼見大勢已去,為死里逃生,遂下令突圍。但是終因寡不敵眾,艦沉人亡,他自己也當了俄軍的俘虜。
在此役中,俄軍采用變換旗幟的辦法,渾水摸魚,打得主動而堅決,致使土耳其艦隊遭到慘敗。
羅金少將出奇兵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軍一直攻到蘇聯的斯大林格勒。
1942年11月19日,蘇聯紅軍在斯大林格勒周圍開始全線反擊。第26坦克軍軍長羅金少將正在部署部隊穿插任務,作戰參謀遞給他一封電報。羅金少將看后,向參加作戰會議的指揮員宣布:“西南方面軍司令部命令我軍由西向東攻擊,與友鄰部隊會合,包圍殲滅敵人。”
羅金少將指著軍用地圖,說:“目前,彼列拉佐夫斯基附近的德軍,正在開始向頓河方面撤退,我們必須連夜奪取頓河上剩下惟一的這座橋。切斷敵人退路,為全殲德軍奪得戰機。”
但是,前面幾十公里都是敵人的防御陣地,怎樣通過敵人的防御區呢?羅金少將想了一個大膽的方法:當時戰場上十分混亂,敵人正在全線撤退,我軍可乘機行事。
22日凌晨3時,羅金少將命令先遣部隊上百輛坦克全部開著雪亮的車燈,沿著奧斯特羅夫斯克到卡拉奇的公路,成正常的一路行軍縱隊,浩浩蕩蕩地穿過德軍重兵防守的數十公里陣地,安然向渡河處開去。凌晨4時,蘇軍坦克部隊已通過德軍三道防線,離頓河大橋只有5公里了。
突然,前方出現一德軍哨卡,幾名德軍在雪亮的探照燈下,上下揮舞手旗,示意部隊停車檢查。
在最前面一輛坦克里的蘇哈洛夫團長打開艙蓋,向德軍哨兵揮舞著手中的鋼盔。并用手指了指身后長龍般的亮著車燈轟轟作響的坦克部隊,大聲地用德語喊:“前進,前進!”
幾名德軍看到這些坦克隊伍整齊,大模大樣地開著大燈前進,斷定是自己的撤退的坦克部隊,便揮揮黃旗,放坦克通過。
蘇哈洛夫中校猛一加油門,第一輛坦克通過哨卡,整個坦克部隊轟轟隆隆地駛過了離頓河大橋最近的一個哨卡。
蘇軍坦克車內,蘇哈洛夫中校摘下鋼盔,用手帕擦著頭上的冷汗。
“你看,中校!”坦克手低聲報告。
蘇哈洛夫中校趕緊從坦克前面的窺測鏡向外看,只見公路兩旁排滿了德軍坦克部隊,許多德軍在停著的坦克旁生著火堆,正在吃飯喝酒。看著繼續前進的蘇軍部隊,有的德軍還友好地舉起了酒瓶。蘇軍坦克部隊不敢怠慢,加大油門,向大橋沖去。
拂曉,英勇的蘇聯坦克兵,不費一槍一彈,搶占了頓河大橋,蘇軍先頭坦克迅速地控制了頓河兩岸后,發出信號,通知后面的大部隊加速前進。
這時,德國軍隊如夢初醒,倉促組織反擊,但是蘇軍已扎下了根,坦克軍里應外合,勇猛沖擊,德國軍隊阻擋不住,紛紛向后撤退。而蘇軍的26坦克軍頑強地固守在頓河大橋上,切斷了敵人退路,包圍了敵人。
4天以后,蘇軍第26坦克軍與第4坦克軍匯合,跨過頓河,投入新的戰斗。
商戰謀略例說
巧借商標破敵招
1935年,中國民族工業正值艱難起步時期,美國奇異燈泡廠為窒息我國民族工業,在上海采取了一系列手段。
這年,美國奇異燈泡廠生產了一種新牌的電燈泡,商標為“日光牌”,英文名稱sunlight,每只售價銀元0.1元,給零售商的放款期長達6個月。當時上海市場上的燈泡批發價為每只銀元0.2元多一些,奇異廠的日光牌燈泡,批價低,放款長,意在使中國的燈泡廠無法推銷產品,迫使其關廠。
面對這一情況,上海的民族燈泡企業在同業公會的領導之下,發揮團結保產的集體力量,在全體燈泡廠每天的產品中,按產量抽成捐獻燈泡,將捐獻出來的電燈泡,也同樣加上日光牌Sun light的中外文商標,并遍登全國各地報刊廣告,每只以銀元0.05元出售。
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他們探得當時美商奇異廠蔑視中國,沒有將“日光牌”的商標向中國商標局注冊,待發現兩個“日光牌”燈泡的時候,奇異廠就無權提起保護商標的訴訟。
上海的民族燈泡企業采取“渾水摸魚”的戰略,以少數擾亂多數,造成市場上價格有相差一半的同樣“日光牌”電燈泡的雙包案,引起了全國各地販賣商的疑慮,對這糾紛復雜的“日光牌”燈泡不敢進貨。
這一招妙在不但使美國奇異燈泡廠措手不及,而且美商除用外國律師登報恫嚇以及致函中國“亞浦耳”等燈泡廠,制造一些麻煩之外,毫無其他有效對策。經歷了這一場“渾水摸魚”之戰,中國上海的民族燈泡企業揚眉吐氣。
美廠商暗中提價
中國某企業準備從美國廠商進口一套自動化生產線的設備。當中方向美國廠商詢問價格時,美國廠商欺負中方沒有經驗,故意提供一個過分詳細的報價單。在這個報價單中,他們把設備主機、分機、配件、附件、安裝調試、實習、運費、包裝費等一一單項列出。為了增加開列的項目,他們甚至把主機上的主要部件也分開單獨計價,這樣他們竟拿出了長達幾十頁的印得密密麻麻的報價單。美國廠商利用虛虛實實、真真假假的手段,在每個項目中都暗中提高了售價。雖然每個單項加價的數目不大,不易引起注意,但其總和卻是一個非常驚人的數字。另外,美方還在其中混進了很多根本不需要的備件及易損件,從而達到多推銷多得利的目的。
中方人員看破了美國廠商的詭計,經過全面調查和詳細核算,以及在談判桌上的據理力爭,美方不得不做出讓步,以低于原報價40%的價格簽訂了合同。美國廠商在這里使的就是渾水摸魚的計謀。他們故意把報價單列得細密繁瑣,想使中方人員眼花繚亂,從而達到暗中提價的目的。這告訴我們,在與外商談判中,要保持頭腦清醒,不被外商的詭計所迷惑,以免上當受騙,給國家造成經濟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