惲代英
【介紹】:
中國共產黨早期無產階級革命家與理論家,也是早期著名的青年運動領導人之一。江蘇常州人。五四運動時期,在武漢組織學生罷課與示威活動,并創辦利群書社,團結教育青年,傳播革命思想。1920年與肖楚女等人發起組織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次年參加中國共產黨。從1923年起參與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領導工作,曾任團中央宣傳部部長及《中國青年》主編,上海大學教授等職。1926年任黃埔軍官學校政治總教官,并在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任教。1927年春主持武漢軍事政治學校,同年中國共產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央委員。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失敗后,參加“八一”南昌起義和廣州起義。1928年7月任中共中央宣傳部秘書長。1930年在上海任滬東行動委員會書記。5月16日在上海被國民黨反動派逮捕,次年4月29日在南京獄中殘遭殺害。
惲代英的早期哲學思想基本上還停留在樸素唯物主義階段,五四運動以后他迅速由革命民主主義者轉變成為馬克思主義者,由舊唯物主義轉向歷史唯物主義,并運用唯物史觀,批判改良主義,宣傳依靠群眾,用革命手段改造社會。他說:“我們應研究唯物史觀的道理,喚起被經濟生活壓迫得最厲害的群眾,并喚起最能對他們表同情的人,使他們聯合起來,向掠奪階級戰斗?!彼€進一步指出:“從此以后,我們無論就何職業,總要利用機會為全部改造的運動——那便是說要為革命的運動,不要改良的運動。”(《為少年中國學會同人進一解》,《少年中國》第3卷,第11期,1922年6月)他認為唯物史觀就是對客觀事實進行綜合研究,揭示出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從而發現,“不但已往的社會歷史,是一卷階級斗爭的影片,就是目前的客觀事實,也正是不由人類分說地從階級斗爭中展開著未來的局勢?!薄段ㄎ锸酚^與國民革命》,《中國青年》第95期,1925年9月14日)惲代英還根據唯物史觀的基本原理,比較正確地分析了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地位及其對革命的態度。指出工人階級是革命的先鋒隊和領導者;農民階級“感受惡劣的政治經濟的痛苦最深切,他們與革命軍的聯合,是革命的大力量”。惲代英在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寫了一系列宣傳唯物史觀的文章,有力地推動了馬克思主義哲學在中國的傳播,對于當時地主資產階級所鼓吹的宗教唯心主義、戴季陶主義與國家主義的反動哲學進行了深刻的批判與斗爭。
惲代英的主要哲學著作有:《物質實在論》、《論信仰》、《懷疑論》、《道德的生活與經濟的生活》、《與李琯卿君論新國家主義》、《讀“孫文主義之哲學的基礎”》、《唯物史觀與國民革命》、《國民革命與階級斗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