龜背竹百科,龜背竹寓意,龜背竹賞析
龜背竹,橢圓形葉片邊緣羽狀分裂,葉片中部葉脈間有兩列橢圓形或圓形孔眼,形似龜背,莖多節長青似竹,故名。莖上生長多條黑褐色氣生根,形如電線,又叫電線蘭、電線菊、電線草;因其葉像芭蕉大葉而叫龜背蕉、蓬萊蕉,還有的叫它龜背芋、團龍竹。
龜背竹為天南星科龜背竹屬常綠藤本植物,但不具備纏繞和攀援性。莖綠色,粗壯,長可達10米以上,生有深褐色氣生根,長而下垂。葉互生,葉大如扇,葉厚,暗綠色,初生葉心臟形,無孔,長大后成矩圓形,具不規則的羽狀深裂,葉脈間有橢圓形穿孔,極像龜背。葉柄長30~50厘米,深綠色。龜背竹為雌雄同株,肉穗花序,佛焰苞,淡黃色,花穗長20~25厘米,乳白色,花期8~9月。漿果長橢圓形,淡黃色。
【養】
龜背竹原產墨西哥熱帶雨林中,我國福建、廣東、云南栽培于露地,其余地區多盆栽于溫室。龜背竹喜溫暖、潮濕的環境,忌陽光直射,忌干旱,耐陰,不耐寒,適宜溫度22~26℃,冬季不得低于10℃。在北方地區一年能長四五片葉子,一般不易開花,有少數管理好的5年生者也能開花。大型植株要用支架支撐,或依靠室內房柱用繩牽引綁縛,使其正常生長。
龜背竹用播種、莖扦插和壓條繁殖。可在早春扦插,用龜背竹莖節,1~2個莖節截為一段,去除氣生根,插入沙床中,保持一定的溫度和濕度,二個月左右即可扎根,長出新芽。壓條可在立冬時節,將莖端部分氣生根埋于另一盆中,在莖上每隔1~2節切一刀,深度約為莖粗的2/3,至翌年立春,便可在葉腋處長出新芽。清明可從切口處割斷,依芽的大小分栽于不同的盆中,盆土摻些糞土,可施些蹄片作基肥。立夏移出室外,放在蔭棚下,要經常澆水,保持濕潤,每天可用噴壺對龜背竹莖葉噴清水。立秋后要澆醬渣子水,不宜過濃,寒露前移入室內。
【賞】
龜背竹株形優美,葉形奇特,終年碧綠,青翠欲滴,暗袍色氣根常伸延很長,可以盤繞,饒有風趣,給人以特殊美感,是觀葉花卉中的佼佼者,它耐陰,適宜盆栽,作室內裝飾。大型植株適宜大型門廳、客廳、會議室擺放,中小型植株適宜家庭居室擺放,片片如扇之綠葉,像巨大的手臂向客人招手致意,使環境具有清雅的氣氛。在華南用以布置庭院,栽植在樹旁或屋角等稍蔭處,任其生長攀援,生長茂盛。近年,日本培育出一種斑葉龜背竹,葉面上帶有黃色和白色的斑紋,觀賞價值極高,我國已開始引種栽培。
【用】
龜背竹除美化功用外,還有一定的食用價值。龜背竹的花果可食用。肉穗花序鮮嫩多汁,在原產地多作上等蔬菜食用,清涼爽口,花序外面的黃色苞片相當肥厚,可生食,也可裹面油煎后熟食,漿果的風味尤佳,可作水果食用,味似菠蘿,也可作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