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史臺”是官職名還是官署名
“御史臺”是官職名還是官署名
御史臺是古代最高的監察機構。御史臺在秦代開始設立,起初為“御史府”,長官為御史大夫,御史大夫之下又設御史中丞、侍御史、監察史等各級監察官員。此后便一直沿襲這個制度,由御史府監察違法、舉劾違失、受理中央諸公卿奏事,還負責典法度、掌律令、督察部刺史等。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監察制度處于低落時期,進入隋唐,隨著皇權的加固發展到一個鼎盛時期。隋唐在中央設御史臺,將其作為最高的監察機構,至唐高宗時改名為憲臺。唐代在御史臺下又設立臺院、殿院和察院三院。其中,臺院負責監察中央各級官員,察院與臺院相輔,主要負責巡按和監察地方各級行政官員。這三院分立,彼此牽制相互配合,形成一個完善嚴密的中央監察機制。
宋元明清時期都基本沿襲了這一監察制度,只是在結構名稱上有所改動,如明太祖時廢除御史臺在中央新設都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