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鎞(bī逼)刺肉
作者: 劉明鈞 【本書體例】
木八刺,字西瑛,西域人。其軀干魁偉,故人咸曰:“長西瑛”。一日,方與妻對飯,妻以小金鎞刺臠肉,將入口,門有客至,西瑛出肅客。妻不及啖,且置器中,起去治茶。比回,無覓金鎞處。時一小婢在側執作。意其竊取,拷問萬端,終無認辭,竟至殞命。
歲余,召匠者整屋,掃瓦瓴積垢,忽一物落石有聲。取視之,乃向所失金鎞也。與朽骨一塊同墜。原其所以,必是貓來偷肉,故帶而去。婢偶不及見,而含冤以死。
哀哉!世之事有如此者甚多。姑書焉,以為后人鑒也。
(選自《輟耕錄》)
木八刺,字西瑛,西域人。他身材魁偉高大,所以人們都叫他“長西瑛”。
一天,木八刺正與妻子相對吃飯,妻子用小金釵扎起一塊肉,將要送入口中,家中有客來,西瑛出外迎接客人。妻子來不及吃,暫時把它放入小碟內,趕快站起備茶。等回來吃飯,到處找不到金釵。當時,一個婢女在旁侍候。西瑛妻懷疑是婢女偷去了,于是對婢女萬般拷打,終于也沒有承認,最后竟然把婢女折磨致死。
一年多以后,木八刺找幾個匠人整修房屋,打掃瓦瓴上的積垢,忽然有一物從房口落下,并發出“當”的一聲響。拾起來一看,正是從前丟失的那只金釵,和一塊朽骨從房上落了下來。推究原因,一定是貓來偷肉吃,連金釵也一塊銜走了。婢女偶有疏忽沒有發現,終于含冤死去。
令人悲哀啊,社會上象這樣的事情太多了。我姑且把這件事記載下來,但愿后人能以此為借鑒。
區區一只小金釵,因尋覓不著,竟對小婢“拷打萬端,竟至殞命”,這件事發生在木八刺的家中。小婢死后,并沒有人將木八刺怎么樣。從中可以看出,元代的民族壓迫和階級壓迫是多么的慘重。
木八刺是西域人,元朝稱之為“色目人”。元世祖至元年間,統治者把人分為四等:一是蒙古人,二是色目人,三是漢人,四是南人。木八刺又曾任建德路長官的總管,屬元代上層官僚,可以想象,他是一個氣使頤指、飛揚跋扈的人物。他的生活是很奢侈的,用金釵刺肉送到嘴里,在大觀園里的宴席上亦不多見。他門庭若市,吃飯時亦有人來訪。這樣的家庭一定是:“狗馬實外廄,美人充下陳”。(《戰國策·齊策》)所以,吃飯時,還需“一小婢在側執作。”這就是元代社會的“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左傳·昭公七年》)
木八刺的妻子把金釵扎在一小塊肉上,“不及啖,且置器中,起去治茶。”等返回時,這塊肉被貓給銜去了。一小婢稍有疏忽,沒有看到。這在現實生活中是一種偶然的現象。而木妻卻認定金釵是小婢偷去,小婢當然不承認,終于被拷打至死,真是令人氣憤。木妻是貴族婦女,內心卻如此的狠毒,站起身給客人治茶,轉回來打死了侍婢,這也足見木妻之虛偽殘忍。正如《紅樓夢》中的王夫人,一邊口中是“阿彌佗佛”,一邊是一巴掌把金釧打進了井里。這才是統治者的真面目。
事情終于水落石出,更可看出侍婢之冤苦,不知木八刺夫妻內心是否愧疚。作者曾躬耕于南畝,聽到此類事情當然是十分憤慨的,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統治階級的憤恨,對下層人民苦難遭遇的同情。所以,作者在文末寫道:“哀哉!世之事有如此者甚多。姑書焉,以為后人鑒也。”勸善懲惡之意十分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