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成
【介紹】:
原名以文,廣西滕縣人,1848至1849年間加入拜上帝會。1851年9月參加太平軍,攻占南京后,受到楊秀清識拔,任右四軍帥,1856年升為二十二檢點、地官付丞相。天京事變石達開負氣出走時,曾要李秀成同行,但他顧全大局,未允。1857年10月,被天王封為合天侯,任副掌率。不久因奏請嚴法制、肅朝綱、明賞罰、輕賦恤民、重用翼王,不使天王長、次二兄把持朝政,觸怒了天王,被革職削爵,后經朝臣力諫,得以復職。1858年升為后軍主將,7月同陳玉成一起召集各路將領在樅陽集會,慷慨誓師,決議與陳玉成共解天京之圍。會后李秀成自全椒抵滁州烏衣,與陳玉成會師,大敗江北大營德興阿部與勝保馬隊,進軍浦江,再破江北大營,克復揚州。11月,又與陳玉成部并肩作戰,取得三河鎮大捷。當李秀成駐守浦口,陳玉成先封英王,李秀成尚未受封時,叛徒李昭壽乘機挑撥離間,來信勸降,事為天王所知,產生懷疑,下令封鎖江面,斷絕交通,防止李秀成叛變。但他不為所動,繼續與來犯清軍激戰,天王受到感動,12月親書“萬古忠義”四字贈李秀成,封為忠王。受封后,入京與洪仁玕商定“圍魏救趙”計,以解天京之圍。1860年3月,李秀成率兵由浦口前往蕪湖,從千里之外奇襲杭州,江南大營和春中計,派一萬多人救援杭州,李秀成立即放棄杭州,退至安徽,集中兵力分五路進擊,5月踏破敵營五十余座,徹底摧毀江南大營,并乘勝前進,揮軍東向,十幾天連克常州、無錫、蘇州、太倉、松江等鎮,直逼上海,后以蘇州為中心,建立蘇福省。10月奉命西征,率兵沿長江南岸進兵武漢,因行動遲緩,未能與陳玉成按期會師,貽誤戰機,西征失利。后轉攻浙江,年底再克杭州,在浙江開拓大片疆土,與蘇福省連成一片,形成一個地域廣大的根據地。1862年1至6月,又兩次率兵攻上海,大戰英法“常勝軍”,擊斃法國海軍上將卜羅德,俘“常勝軍”二號頭目法爾思德。湘軍進逼天京城下時,奉洪秀全嚴詔回援天京,自10月中旬起,同圍城湘軍激戰四十余天,因外援斷絕,主動撤退。1863年3月,進軍安徽巢縣,轉攻六安不克,再次退兵,使洪秀全“進北攻南”的計劃落空。返回蘇州后,李秀成對部將郜永寬等暗中通敵已有察覺,但未加制止,致使守將慕王譚紹光被叛徒刺殺,蘇州落入敵手。1864年7月天京失敗后,護送幼天王突圍,自己被俘。在曾國藩營中寫下數萬言“自述”,記述了太平天國的歷史,最后部分“收齊章程”,為曾國藩招降太平軍獻策,有求降之意。8月7日,被曾國藩殺害。可參閱沈起煒:《李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