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戰役
蘇德戰爭初期的一次重大戰役,蘇軍的勝利打亂了希特勒的戰略部署,粉碎了德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德軍背信棄義于1941年6月22日向蘇聯發動全線進攻以后,向蘇聯內地迅速推進,占領了斯摩棱斯克、基輔等西部大片土地,包圍了列寧格勒。9月間,希特勒決定集中兵力,重點進攻莫斯科,以圖占領蘇聯首都,迫使蘇聯投降。德軍調集了七十四個師,一百八十萬人,一千三百九十架飛機,一千七百輛坦克,一千四百門大炮,用于這次代號為“臺風”的大規模攻勢。蘇軍也在緊張準備,嚴陣以待。
10月2日,德軍向莫斯科方向發起猛攻。10月中旬,德軍占領了加里寧、維亞茲馬、奧廖爾、布良斯克,逼近圖拉城,從西、北、南三面包圍了莫斯科。希特勒狂妄地揚言要在莫斯科紅場舉行德軍閱兵式。納粹黨宣傳部長戈培爾命令德國各報留出頭版位置,以刊登攻下莫斯科的“特大消息”。在莫斯科萬分危急的嚴重關頭,蘇聯最高統帥斯大林鎮定自若,親自指揮莫斯科保衛戰。他任命朱可夫大將為西方面軍司令員,在正面阻擊德軍。政府決定將部分國家機關、外國使館、重要企業和高等學校遷往古比雪夫等地。國防委員會作出了在莫斯科近郊殲滅德寇的決定,要求蘇軍依靠防御工事系統,組織堅強的攻勢防御,消耗敵人有生力量,贏得時間以便在有利時機轉入反攻;號召莫斯科人民積極投入戰斗,配合紅軍,誓死保衛首都。由于首都和全國軍民的大力支援和前線蘇軍的浴血奮戰,到10月底,蘇軍堵住了德軍的攻勢。11月6日,首都軍民在地下鐵道的馬雅可夫斯基車站隆重舉行十月革命慶祝大會,斯大林作了《偉大的十月社會主義革命二十四周年》的報告。11月7日,莫斯科紅場照例舉行傳統的閱兵式,斯大林在列寧陵墓上發表了激動人心的演說以后,浩浩蕩蕩的紅軍接受檢閱后,立即從紅場開赴前線。德軍的十月攻勢未能奏效,經過兩周休整后,于11月15日發動第二次進攻。德軍在蘇聯西方面軍正面投入五十一個師,其中包括十三個坦克師和八個摩托化師,在數量和裝備上占絕對優勢。經過激戰,德軍于11月23日攻占克林,于27日到達離莫斯科僅24公里的伊斯特臘。德軍一個偵察營強渡伏爾加河,突入莫斯科近郊的希姆基,已能遙望到克里姆林宮的尖頂。在這關鍵時刻,蘇軍采取快速反擊戰術,打退德軍突擊部隊,解除了德軍突入莫斯科的危險。缺乏冬季作戰準備的德軍被迫全線轉入防御。
12月5日,斯大林趁德軍轉入防御而立足未穩之時,命令加里寧方面軍、西方方面軍和西南方面軍發動進攻。希特勒氣急敗壞,先后撤掉了四名司令職務,親自擔任統帥和陸軍司令,并下令拚命死守陣地,但也無法挽回敗局。到1942年2月,德軍被擊退到遠離莫斯科一百五十——三百公里處,蘇軍取得了莫斯科保衛戰的勝利。莫斯科戰役是德軍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的第一次慘敗,德軍損失五十多萬人、一千三百輛坦克、二千五百門大炮,遭到沉重打擊,莫斯科保衛戰的勝利宣告德國“閃電戰”計劃的破產,極大地鼓舞了蘇聯人民和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爭的信心,提高了蘇聯的國際威信,推動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