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自然的名言句子
中華傳統文化中有關自然現象和自然規律的經典名句,主要蘊涵了兩層意義。
第一層意義是倡導人們要順應自然,效法自然,遵循自然規律,學會與自然和諧相處。
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一直是人類夢寐以求的。近代以來,伴隨著生產技術的進步,一方面給人類帶來了豐富的物質財富,滿足了人們日益增長的需要;另一方面,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也遭到了破壞,全球氣溫的升高、臭氧層空洞的出現等無疑就是證明。在這種危機下,如何來協調人與自然的關系,就顯得十分迫切。
對于這個問題,中國古代的諸子百家都有討論,但是比較起來,道家提出的“道法自然”顯得更有說服力。“道法自然”的最終目的,就是希望實現萬物之間的和諧相處。比如,提倡人們對自然資源采取保護措施,不要因為人的貪欲而大肆掠奪。只有抑制住了人類的貪欲,讓人類取之有度,自然環境才會得到保護。
例如,秦代政治家李斯在《諫逐客書》中,寫下了“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的千古名句,就是通過自然現象,來告誡世人要虛懷若谷,寬容大度,從身邊簡單而平凡的小事入手,做一個胸懷廣闊的謙謙君子。如今,已有許多人將這個句子與“海納百川,有容乃大”、“聚沙成塔”、“積少成多”等成語聯系在一起,傳承與運用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
再例如,元末明初小說家施耐庵在《水滸傳》中,有“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之句,表明了人生一世,不可能每一天都順心順意,就如同花朵一樣,不可能盛開一百天而不凋謝。通過這一自然現象,奉勸人們得意時不要太張狂,因為你不可能永遠一帆風順;失意時也不要太灰心,因為你不可能永遠處在困境之中。
聆聽中國古代先賢的教諭,不僅有益于廣大青少年熱愛自然、珍愛生命,還有益于青少年了解自然規律,探究人生哲理,提高認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