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雀伺蟬的解釋?黃雀伺蟬的典故與出處
黃雀伺蟬的解釋?黃雀伺蟬的典故與出處
漢·劉向《說苑·正諫》:“吳王欲伐荊,告其左右曰:‘敢有諫者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諫不敢,則懷丸操彈游于后園,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吳王曰:‘子來!何苦沾衣如此?’對曰:‘園中有樹,其上有蟬。蟬高居悲鳴飲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跗欲取蟬,而不知黃雀在其旁也。黃雀延頸欲啄螳螂,而不知彈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務欲得其前利,而不顧其后之有患也。’吳王曰:‘善哉’乃罷兵。”后以此典形容只顧眼前利益,而不考慮其后的禍患。南朝梁·蕭繹《荊州放生亭碑》:“譬如黃雀伺蟬,不知隨彈應至。”宋·范成大《館娃宮賦》:“是猶螳螂之慕蟬,不知黃雀之議其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