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里美與《嘉爾曼》
梅里美(1803—1870),普法國戲劇家、小說家、歷史學家和考古學家。生于一個有教養的資產階級家庭。在文學上,初為戲劇,后寫中短篇小說并以此著稱。與斯丹達爾為好友。一八二五年出版一部戲劇集,后又有詩歌集、劇作和小說問世。一八四四年,被選為法蘭西學士院院士。一八四八年革命時,他贊成共和,對人民表示同情。一八五三年,他得以出入法國宮廷并當上議員。從此,他無心進取,在文學創作上江郎才盡了,只寫出兩個價值不高的小說。一八七〇年去世。梅里美主要的文學作品有劇本《雅克團》(1828)、長篇小說《查理九世時代軼事》(1829)、短篇小說《塔曼果》(1829)、《馬特奧·法爾哥內》(1829)、中篇小說《高龍巴》(1840)和《嘉爾曼》(1845)。其中《馬特奧·法爾哥內》是其短篇小說中的名篇。他的中篇小說代表作是《高龍巴》和《嘉爾曼》。后者名氣更大,比《高龍巴》寫得更動人心魄;再加上法國作曲家比才把它改編成歌劇《卡門》之后,嘉爾曼的故事伴隨著熱烈的旋律和出色的樂章傳遍了全世界。故事發生在西班牙。嘉爾曼是一個吉卜賽姑娘,士兵唐·若瑟深深愛她。但她不愿受其拘束,最后為他所殺。作品中的嘉爾曼熱情奔放,獨立不羈,具有吉卜賽女人的野性和較原始的感情,憑天性行動,無所顧忌。驚世駭俗的行為、隨意奔突的個性是嘉爾曼身上的光彩照人之處。但這個人物也有惡的一面:她兇殘狡詐和某種程度上的厚顏無恥,在愛情上朝三暮四,用情不專。她是一個善惡與共、美丑相間、崇高與卑微并陳的混合物,而不是一個文明社會自覺的叛逆者。在她身上表現出的強烈蠻潑的野性不能被視成為對通常意義上的個性解放和自由的大膽追求。作品的成功之處在于它打破了當時資產階級文學中愛情故事的俗套,把嘉爾曼的感情描繪得那樣激烈可怖,以致付出了生命的代價。梅里美小說的基本藝術特征是:選材上獵奇,具有異域情調,人物非凡而獨特;情節富于傳奇性;敘事語言簡約有力,張弛有致。這從《嘉爾曼》中可以見出。梅里美是在方興未艾的浪漫主義潮流中走上文學道路的,其創作受到過浪漫主義的影響,但一般認為他在創作的總傾向上是一個現實主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