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章競的《漳河水》
阮章競(1914— ),廣東中山人。抗戰前即參加革命工作,1937年年底到太行山區從事文藝工作。《漳河水》以前,1943年寫有劇本《未成熟的莊稼》、《糠菜夫妻》、《比賽》,1947年有大型歌劇《赤葉河》,長詩《圈套》、短篇《送別》、《盼喜報》等。新中國成立后的詩作,分別收在《虹霓集》、《迎春橘頌》等詩集中。敘事長詩《漳河水》,1949年5月發表于《太行文藝》復刊第一期,是一首婦女解放的頌歌,是繼《王貴與李香香》之后,在學習民歌基礎上創造的又一成功之作。長詩描寫生活在漳河邊的三位農村姑娘:荷荷、苓苓和紫金英,她們都希望能找一個稱心如意的丈夫,過上幸福的家庭生活。但在封建婚姻制度下,“三個人的心事都走了樣”,遭受了極為痛苦的折磨。革命勝利后,建立了人民政權,她們才先后掙脫了封建枷鎖各自獲得了自由幸福的新生活。長詩以非常真摯的情感傾訴出婦女在舊社會所遭受的封建勢力和傳統習俗的壓制,熱情歌頌了她們經過斗爭,獲得了自由和解放,生動地刻畫出她們樸實可愛的性格和在斗爭中的覺醒與成長,也寫出了她不同的個性。荷荷最先覺悟,勇敢而堅決,苓苓開朗熱情,聰明能干,紫金英則比較軟弱,覺悟得慢。在揭示婦女翻身解放問題時,強調了政治解放之后,參加生產勞動,擺脫封建習俗束縛的重要性。長詩廣泛采用流傳于漳河兩岸各種民歌民謠,根據表現人物思想感情的需要進行加工改造,融會貫通,靈活而富于變化;廣泛運用比、興手法,增強形象性、生動性;融敘事、寫景、抒清為一體,細膩精致,造成詩情畫意的境界;語言生動活潑、通俗流暢,具有幽美爽朗的民歌味。長詩質樸而又蘊藉,剛健清新而又委婉多姿,為新詩如何多方面的借鑒、吸收,以增強自己的表現力,創造新的風格樣式,具有啟發性,提供了新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