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三蘇”》賞析
“三蘇”
【概說】
“三蘇”即宋代文學大家蘇洵、蘇軾、蘇轍父子三人,蘇洵稱為“老蘇”,蘇軾(蘇東坡)稱為“大蘇”,蘇轍稱為“小蘇”。
蘇洵,字明允,號老泉,四川眉山(今四川眉山縣)人,北宋文學家。相傳蘇洵27歲時才發憤讀書,達到通六經百書、下筆數千言的程度。代表作有《六國論》等。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蘇洵長子,北宋文學家、書畫家,詩詞開豪放一派。蘇軾少負才名,博通經史。曾任禮部尚書,翰林學士等職。代表作有《前赤壁賦》、《后赤壁賦》、《水調歌頭》等。
蘇轍,字子由,蘇軾之弟。宋代散文家,為文以策論見長,雖比不上蘇軾的才華,但也自成一家,著有《樂城集》。
“三蘇”均以文章顯名于世,并留下了諸多傳世之作。蘇洵、蘇轍長于書策散文,蘇軾則詩文兼擅,一同被列為“唐宋八大家”。
【故事錦囊】
蘇軾出生于四川眉山,他與弟弟蘇轍從小在父親蘇洵的教導和督促之下,勤奮讀書,年少的時候,詩文造詣就已超越常人。蘇軾21歲的時候,蘇洵帶著他和蘇轍一同進京考試,結果兄弟兩人同時考中進士。
當時主考官是歐陽修,在閱卷中,他看到一篇題為《刑賞忠厚論》的文章,非常精彩,不禁拍案叫絕。他本來想把這個考生定為頭名,可又懷疑是自己的門生曾鞏寫的,為避免別人說長道短,只好把這個考生定為第二名。
蘇軾考取進士后,一天去拜訪歐陽修。歐陽修覺得他談吐不凡,更加喜歡這個才華橫溢的青年了。他曾感嘆道:“將來,蘇軾的文章一定獨步天下?!庇终f:“我應該趕快退避開來,讓他出人頭地?!?/p>
雖然有人聽到了歐陽修的話很不服氣,但看了蘇軾的詩文后,也不由得信服了。
蘇軾考上進士后,曾在徐州、湖州等地做過地方官。在任期間,他關心百姓疾苦,總為當地百姓辦實事。他在徐州任職時,有一年黃河決口,大水沖過來,百姓紛紛出城逃命。蘇軾為穩定民心,發出布告:“有我太守在,決不讓洪水進城!”他與百姓抗洪筑堤,最后保住了徐州城。在杭州的時候,他發現西湖淤塞,就用二十萬人工深挖河床,疏浚西湖,并用挖出的泥土修一條長堤,這便是有名的“蘇堤”。
蘇軾一生任過多種官職,但他仕途上一直不得意,經常遭到排擠,并多次被貶官。晚年的時候,他還被貶逐到儋(dān)州(今海南儋縣)。三四年后,朝廷下令恢復其原職,但在復職途中,年已66歲的蘇軾就病死了。
【知識庫】
蘇洵發憤讀書
蘇洵小時候很不喜歡讀書,27歲時仍一事無成。直到他看到許多和自己年紀相仿的人都出人頭地了,這才猛然醒悟,開始發憤圖強。蘇洵一改往日的習慣,抓緊一切時間讀書。在他的帶動下,他的兩個兒子也都養成了讀書的好習慣。后來,蘇洵帶著蘇軾、蘇轍進京趕考,兩個兒子金榜題名,聲震京城。父子三人也被后人一同列入“唐宋八大家”,成為文學史上得一段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