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犁的《鐵木前傳》
建國后孫犁的作品主要有優秀短篇小說《吳召兒》、《山地回憶》等,長篇小說《風云初記》和中篇小說《鐵木前傳》。
中篇小說《鐵木前傳》(1956),反映了五十年代初期我國農村的社會生活。作品通過對河北農村鐵匠傅老剛和木匠黎老東友誼變化的描述,揭示了農村的階級分化。抗日戰爭時期傅老剛和黎老東結下了貧苦人民血肉相連的深厚友誼,他們的下一代——傅老剛的女兒九兒和黎老東的兒子六兒,也萌生出兩小無猜的朦朧的愛情。抗戰勝利后,傅老剛回到了山東老家,不幸陷入蔣管區的黑暗統治之中,而黎老東在解放區由于土改中分得了較多較好的土地,加上在天津做生意的兒子又給他捎來一些現款,生活很快的富裕起來。當傅老剛再次來到黎老東所住的村莊時,黎老東已經不是原來的黎老東了。他和傅老剛失去了原來的階級情誼。一貧如洗的傅老剛和已經開始富裕起來的黎老東,終因生活地位的不同和思想感情的變異而使友誼破裂,不得不分道揚鑣。后來傅老剛和村中的青年們一起走上合作化的道路,而黎老東卻個人發家致富。六兒和九兒從小建立起來的友誼和愛情,也隨著家庭關系的變化而演成悲劇。六兒和村中游手好閑的浪蕩女子小滿扯在一起,成為村中一個好吃懶做的青年;而聰明的九兒,卻融進村中先進青年的集體里。小說中所描寫的傅老剛和黎老東友誼的破裂,反映了建國初年農村出現的兩種思想、兩條道路的斗爭,這種斗爭甚至在家庭、朋友之間激烈地進行著。這部中篇小說是孫犁建國后影響最大的一部作品。整個作品以濃重的詩情,鮮明的地方色彩和清新的泥土氣息顯示出孫犁小說的獨特藝術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