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藝美學要略·論著·《美學散步》
中國文藝美學要略·論著·《美學散步》
中國當代著名美學家宗白華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出版。本書從宗白華解放前后寫的三十多篇美學論文中挑選出一部分,匯集成冊。
宗白華早年留學德國,學習美學、哲學。他是我國著名的美學家、詩人、翻譯家,是我國現代美學的開拓者之一。 《美學散步》匯集了他在美學研究方面的主要成果。
宗白華理論上的成就,在中國古典美學方面。他審視中國古典美學,發掘它在理論上的獨創性,因為“藝術貴乎創造”。于是,他致力于藝術境界的研究。 “藝術境界主于美”,它“化實景而為虛景,創形象以為象征,使人類最高的心靈具體化、肉身化”。境界的創造是“情”與“景”的交融,“景中全是情,情具象而為景”。他創造性地著重用虛實的概念來說明境界的構成和讀者對境界的接受。“藝術家創造的形象是‘實’,引起我們的想象是‘虛’。中國藝術的境界就是‘虛’與‘實’的統一,這是構成境界的兩元,即形象與想象的統一。境界本身,又有自己的層次,即高、大、深”,“函蓋乾坤是大,隨波逐浪是深,截斷眾流是高”。他進一步指出,境界又有不同的品類:“情勝”之境; “氣勝”之境;最高的“神境”,即是鏡花水月,羚羊掛角,無跡可尋的境界。他從這一理論出發,進一步探討了中國藝術家特有的空間意識,是“空間和時間的合一”, “于有限中見到無限,又于無限中回歸有限。”
和境界的理論相聯系,宗白華認為中國美學史上有兩種不同的取向,即“錯采鏤金”與“芙蓉出水”。他“認為漢代文藝的風尚可謂“錯采鏤金”,可是魏晉以后逐漸轉而重“芙蓉出水”,這是審美要求上的一大進步,此后才形成了中國古典美學特有的傳統。由此可見,在王國維之后,宗白華的境界理論更豐富了,更完整了。
宗白華研究中國古典美學,能將哲學家的深邃的眼光,藝術鑒賞家的精微的品味,融會在一起。從根本上說,他是用中西比較的方法,從理論和創作兩個方面著眼,將中國的與西方的加以比較。但是,他從不任意搬用西方的概念來套中國固有的東西,也不去追求理論體系。他似乎將西方美學的精髓經過了消化,化成了自己的修養。他對待中國古典美學遺產,如同對待中國藝術那樣,要加以精細品味。中國古典藝術的美,常在精微處。刻意求之,反不可得;常常是“有意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這就好比在“散步”中得來的。所以,他的論文集名之曰《美學散步》。書中的理論密切結合中國藝術實際,是藝術化了的理論。他對中國古典美學的哲學淵源,十分注意。除了論述儒家的傳統外,特別重視道家對藝術的影響,認真估價了《易經》的思想方法的深遠影響。他對中國古典美學的特質,有精微的發現,有準確的判斷,有精辟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