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文藝美學要略·人物·馬克思

雕龍文庫 分享 時間: 收藏本文

外國文藝美學要略·人物·馬克思

外國文藝美學要略·人物·馬克思

卡爾·馬克思(KarlMarx,1818—1883)德國人,是馬克思主義創始人。馬克思所創立的馬克思主義作為新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不僅改變了現實世界,而且也使美學發生了革命性的變革。首先,馬克思主義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統一,這樣要求美學研究不僅包括審美客體、審美主體,還要研究審美的主客體關系和審美意識,以及審美意識物化形態的藝術,而且要堅持這種研究的歷時性,將審美看作是一個生成的歷史過程。同時為人們提供了實踐這把打開美學奧秘之門的鑰匙,無論美、美感還是藝術,都是社會實踐的產物,沿著這條途徑,便能走向美學研究的科學的坦途。其次,馬克思生前曾一度對美學與藝術問題進行過深入的研究。他曾在波恩大學系統地聽過達爾頓的“現代藝術史”課,在柏林大學曾研究過文克爾曼的《古代藝術史》、萊辛的《拉奧孔》。1837年,他“興致勃勃地”研究了十八世紀德國啟蒙學者萊馬魯斯的《論動物的藝術本能》和黑格爾的《美學講演錄》,并將此時的一些思考表述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他曾幾次打算寫美學方面的著作,只因終生從事無產階級的革命事業,而沒有實現這一愿望。但這不等于馬克思沒有系統的美學思想。他那卷帙浩繁的著作、手稿和書信中所表述的美學思想,與他的政治、哲學、經濟學的思想一起有機地構成馬克思主義博大精深的思想體系,或者說馬克思的美學思想是他所創立的革命學說的有機組成部分之一。

馬克思以前的美學研究把美的根源之所在,或者歸結為精神方面,這從根本上顛倒了物質與精神的關系;或者歸結為客觀的物質屬性,以致離開了社會實踐,不能從主客體辯證關系上揭示美的本質,帶有明顯的直觀缺陷。所以,美是主觀的還是客觀的,美的根源在于現實事物之中,還是在于人們的意識之中,沒有得到根本的解決。德國古典美學家黑格爾認為,人通過認識或實踐兩種方式,來獲得自我意識,推動歷史的發展。但他的認識或實踐不是對客觀現實的認識與改造,只是人的一種心靈活動,是“理念”的自我實現和復歸。馬克思與黑格爾不同。他認為,人類的歷史發展不決定于自我意識的運動,而是同生產活動的發展,同人類的社會實踐,同人和自然之間的物質交換過程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的。馬克思在批判費爾巴哈時進一步指出:費爾巴哈缺點就在于他不懂“人的感性活動、實踐”的意義,使他“重新陷入唯心主義”。馬克思說: “整個所謂世界歷史不外是人通過人的勞動而誕生的過程”。因此,美也是人類社會發展的產物,離開了實踐主體,美便不復存在。人的本質是“一定社會關系的總和”,而社會生活的本質是實踐的,所以美只能生根發源于社會實踐之中。因為實踐一方面使人與自然區別開來,產生了主觀與客觀的世界,另一面又使主觀與客觀世界統一起來,這種主觀見之于客觀的活動,既有主觀的一面,又有客觀的一面,是主觀與客觀的對立統一。那么,作為主觀與客觀統一,客觀性與社會性統一的美的根源,按馬克思的觀點正在于社會實踐。

馬克思依據唯物史觀,對美的起源作了科學的表述,提出“勞動創造了美”的著名論斷。因為勞動是人類最基本的本質規定,正是因為勞動,人類才把自己同動物區別開,勞動又是人類整個生命活動的最基本形式,馬克思說: “全部人的活動迄今都是勞動。”美也不例外,也起源于勞動,是勞動創造的產物。馬克思進一步指出: “動物只是按照它所屬的那個物種的尺度和需要進行塑造,而人則懂得按照任何物種的尺度來進行生產,并且隨時隨地都能用內在固有的尺度來衡量對象;所以,人也按照美的規律來塑造物體。”這是對“勞動創造了美”的命題的進一步說明。馬克思在提出“勞動創造了美”的同時也指出:在私有制條件下,由于勞動、勞動產品及勞動者的“異化”,使“勞動者成為畸形”。這主要是說明資本主義制度與審美和藝術相敵對的結論。馬克思認為“異化勞動”也是人的勞動的一種特殊形式,因而也可以創造美,但在這種情況下,實踐主體雖然創造了美,卻不能占有和享受美。只有到了共產主義,消除了產生“異化”的根源,實現了人的自我“異化”的積極揚棄,才能使美的創造與享受得到真正的實現。

馬克思把唯物史觀引進美學研究,力求從人的本質的規定性上引伸出美的本質。他不是用抽象的人的本質去說明各種社會現象,認為人的本質是在社會歷史進程中形成并發展起來的,人的“全面本質”在各種社會關系中全面發展所形成的物質力量和精神力量的總和構成人的本質力量。馬克思認為人與動物不同,他的活動是自由自覺的。人類面對現實世界不是消極被動地,而是積極主動地認識和改造現實,在這一過程中,他要全面體現自己的本質力量, 也就是說主體通過自己的實踐活動,對對象進行加工和改造,使對象成為人的創造物和人的本質力量的確證,這就是美的本質之所在。從主體的角度來說,這是“人的本質力量的對象化”;從客體的角度來說,這是“人化的自然”。 “人化的自然”指通過人類的社會實踐,隨著人對自然的掌握程度和能力的發展,整個自然與社會生活的客觀聯系發生的根本變化的狀態。所以自然美不能簡單地歸結為自然本身的客觀屬性,也不能認為是人的情感的移入, 自然事物之所以美,就在于“人化的自然”。

馬克思還對美感的歷史起源及本質特征作了科學的揭示。他認為人的審美感覺不是與生俱來的, 也是社會實踐的產物, “人的感覺、感覺的人性,都只是由于它的對象的存在,由于人化的自然界,才產生出來的。”馬克思又說: “只是由于人的本質的客觀地展開的豐富性,主體的、人的感性的豐富性,如有音樂感的耳朵、能感受形式美的眼睛,總之,那些能成為人的享受的感覺,即確證自己是人的本質力量的感覺,才一部分發展起來,一部分產生出來。”馬克思還論述了審美對象與美感的辯證關系,并十分強調審美主體的能動性。他說: “只有音樂才能激起人的音樂感;對于沒有音樂感的耳朵來說,最美的音樂也毫無意義。”

對于藝術,馬克思提出了許多精辟的論點。他從社會歷史發展的角度,考察了物質生產與藝術生產的關系。他說: “關于藝術,大家知道,它的一定繁盛時期決不是同社會的一般發展成比例的,因而也決不是同仿佛是社會組織的骨骼的物質基礎的一般發展成比例的。”他通過對希臘藝術以及莎士比亞和現代藝術的分析,提出了物質生產與藝術生產不平衡的論斷。馬克思十分強調藝術的傾向性、真實性和藝術性的相統一。他反對拉薩爾那樣“席勒式地把個人變成時代精神的單純的傳聲筒”,描寫要真實,不能“描寫的太抽象了”,藝術如要“能夠在更高得多的程度上用最樸素的形式把最現代的思想表現出來”,就得“更加莎士比亞化”。馬克思從主體思維的角度,肯定了藝術掌握世界的方式。他說: “整體,當它在頭腦中作為思維整體而出現時,是思維著的頭腦的產物,這個頭腦用它所專有的方式掌握世界,而這種方式是不同于對世界的藝術的、宗教的、實踐一精神的掌握的。”

馬克思在美學研究中提出了一系列精辟的見解,開創了美學研究的新階段。馬克思的美學思想作為美學研究的指南,會使科學的美學理論不斷發展和完善。

主站蜘蛛池模板: 草莓黄色app| 久久久久亚洲av综合波多野结衣| 99ri精品国产亚洲| 特级做a爰片毛片免费看一区| 天天插在线视频| 免费高清a级毛片在线播放| 一级做a爰全过程免费视频毛片 | 国产国语高清在线视频二区| 九九久久精品无码专区| 91香蕉视频黄| 女人扒开双腿让男人桶| 亚洲国产欧美日韩| 青青视频免费在线| 女人张腿让男桶免费视频大全 | 99热99re| 欧洲美熟女乱又伦免费视频| 国产丝袜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spoz是什么意思医学| 欧美午夜理伦三级在线观看| 国产三级久久久精品麻豆三级| ts人妖在线观看| 欧美一日本频道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一级在线免费观看| chinesespanking2实践| 欧美va亚洲va香蕉在线| 品色堂永久免费| 55夜色66夜色| 美女扒开胸罩摸双乳动图| 国模丽丽啪啪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亚洲日本佐佐木明希| 粉嫩虎白女m3n8视频| 国产猛男猛女超爽免费视频| 中国少妇无码专区| 欧美巨大xxxx做受孕妇视频| 国产精品妇女一二三区| 中文毛片无遮挡高清免费| 欧美精品免费在线| 嫩草影院一二三| 亚洲中文无码线在线观看| 精品无码中出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一区在线观看你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