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是怎樣成書的
《列子》是怎樣成書的
《列子》,是中國古代思想史上的重要著作之一,其思想與道家十分相似,后來被道教奉為經典。不過,《列子》最早的版本已經丟失,如今我們所見的版本成書過程比較復雜,一部分是列子的弟子根據他的活動與言論編撰而成,一部分是在此基礎上由漢代學者補充整理后得到最終的《列子》八篇。東晉學者張湛根據祖先藏書以及在戰亂后收集到的殘卷,對該書進一步編撰,變成了現在所見的版本。在編撰過程中,張湛加入了他自己的一些思想和內容,以便于疏通文字,連綴篇章,所以現在的《列子》中才會摻雜了許多魏晉人的思想內容和語言文字。
《列子》的內容十分龐雜,這與它的成書過程有密切關系。今本《列子》共有八篇,一百四十章,由哲理散文、寓言故事、神話故事、歷史故事組成。其中民間寓言故事、神話傳說有一百三十四則,如《黃帝神游》《愚公移山》《夸父追日》《杞人憂天》等,這部分內容應該都是張湛所輯錄增補的,有很深刻的教育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