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藝美學要略·學說與流派·別材、別趣
中國文藝美學要略·學說與流派·別材、別趣
見于南宋嚴羽《滄浪詩話·詩辨》: “夫詩有別材,非關書也;詩有別趣,非關理也?!笔菄烙鹫撛姷闹匾擖c。“詩有別材”是說詩人作詩實際另有某種才質(zhì),并不在于傳播書本知識。 “詩有別趣”是說詩人和詩作要另有一種情趣,并不在于講道理。
關于“別材” “別趣”說,歷來爭論很大,一種意見認為嚴羽將“別材”與“書”, “別趣”與“理”相對立了,持此觀點的有黃道周和朱彝尊。現(xiàn)代一般肯定嚴羽的論點,認為嚴羽并非一概排斥書與理,仍是相當重視的。在提出別材別趣后,他接著就說“然非多讀書、多窮理,不能極其至?!笨梢哉f他看到了二者的辯證統(tǒng)一關系。
嚴羽提出“別材”、 “別趣”說,是針對當時江西詩派不重詩歌本身的特征,把詩用作表現(xiàn)自己書本知識,鴻才碩學的工具而言的。他批評他們: “近代諸公作奇特解會,遂以文字為詩,以議論為詩,以才學為詩?!痹谒磥恚姼枋恰耙髟伹樾浴钡?,該有抒情性,寫出“一唱三嘆之音”,做到“言有盡而意無窮”,重在講求“興趣”。面對江西派用詩賣弄學問,用詩發(fā)議論講道理而“不問興致”,所以他說,詩要有另種才調(diào), “非關書”;詩要有另種旨趣, “非關理”。
“別材”指出詩歌該當“不落言筌”,“別趣”指出詩歌應當“不涉理路”,要求“吟詠情性”寫出“一唱三嘆之音”,說明嚴羽重視了詩歌的抒情特點,注意到了形象思維和理性思維的區(qū)別,接觸到了文藝形象性這一基本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