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美學研究·文藝的人民性
文藝美學研究·文藝的人民性
作品通過藝術反映的方式,肯定人民的一定歷史地位,表現人民群眾的思想感情和意愿,以及在藝術形式上同人民相聯系,為群眾所喜聞樂見的屬性,稱之為人民性。
考察和了解文藝的人民性時,不能單純著眼于文藝作品的表面特點,如是否出于人民群眾之手,是否描寫了群眾生活題材,以及形式上是否通俗普及等等,而是應該著眼于作品是否在廣大勞動群眾底層有其最深厚的根基。從根本上說來,這種深厚根基取決于是否反映了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活動與要求。這才是文藝與人民群眾之間緊密相聯的充分體現。
文藝的人民性產生的根本原因,是因為在人類歷史發展過程中,每一個民族都產生了“兩個民族”因而出現了“兩種民族文化”,即一方面是勞動群眾和被剝削階級的文化;另一方面是與前者對立的剝削階級和壓迫階級的文化。前者,因為他們的生活條件必然會產生民主主義和社會主義的文化。這在文藝上便直接表現為文藝的人民性。
文藝的人民性不是一個超階級的概念,更不是一個非歷史的概念。在了解文藝的人民性時,要特別注意歷史上有許多與人民群眾有聯系的作家,雖然與人民群眾處于不同的階級地位,但是他們追求正義,同情人民的疾苦,關心人民的命運,他們的作品在思想內容上具有民主性的精華,有的作家藝術家在描繪祖國的大好河山時,顯示了愛國主義,表現了人民的審美觀點,上述作品都是具有人民性的作品。
當然,古典文學藝術作品中的人民性,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歷史的以及其他方面條件的局限。只有今天社會主義的文學藝術,才是最充分地體現人民性的文學藝術。這是因為,社會主義消滅了剝削階級的私有制,推翻了剝削階級,勞動人民群眾真正做了歷史的主人。在這樣的歷史條件下,他們創造歷史的作用與意愿,可以在自己的文藝活動中直接表現出來,并且無需曲折地表現上述作用和意愿。人民群眾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在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的斗爭生活中,直接而徹底地表現出歷史主人的姿態,因而文藝在描寫人民群眾這一理想與現實相統一的斗爭生活時,便對人民做了最直接最充分的肯定,其作品的人民性表現,也超過了歷史上任何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