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文藝美學要略·流派·神秘主義
外國文藝美學要略·流派·神秘主義
西方現代派文藝中的一種創作傾向和理論派別。其代表人物是比利時的梅特林克和愛爾蘭的葉芝等等。
神秘主義的總的態度是,否認藝術是現實反映的唯物主義文藝觀,注重藝術表現個人的神秘莫測、無法名狀的感受、幻覺,在理論及創作實踐上直接排斥一切理性思維,宣揚非理性的直覺的意義。神秘主義影響所及,包括象征派詩歌、頹廢派繪畫、印象派音樂等等。在上一個世紀末、本世紀初盛行于西方資本主義世界的非理性的美學及文藝思潮中,神秘主義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在神秘主義看來,上帝或神所啟示的世界,乃是非理性的,神秘的。然而,卻是美的,真的。對于這樣的世界,人們通過正常的途徑是無法感知的,唯有在寂靜的冥想中才能加以知覺。上帝或神的力量,是不可知的。人們面對上帝或神的力量,只有服從而已。同時,也只有在服從過程中,人們才能得到上帝或神對于生命意義的啟示。不過,神秘主義認為,上帝或神有時可以通過悲劇來作某種啟示。
神秘主義的代表人物梅特林克指出,悲劇沖突,關系到要讓人看到生活之中存在著的那些驚人的東西,關系到要讓人看到在永遠活躍的廣袤領域中心靈的內部生活,關系到要讓人聽到超出于理性和感情的一般對話聲之上的那種更為莊嚴和持續不斷的人生和命運的對話。在他看來,在悲劇中, “詩人給平常生活加上了某種東西,我不知道它是什么,因為它屬于詩人的秘密:我們突然之間獲得了生命的啟示,這啟示是關于生命的偉大莊嚴、生命對不可知的力量的順從、生命中無限的密切關系、生命中可怕的悲慘?!彼慕Y論是,悲劇最偉大的美,是悲劇所具有的最神秘的美。展現這種“神秘”的,不是動作,而是言辭。然而言辭也不是通常所說的臺詞,即那些伴隨并解釋動作的言辭。角色除了表面必需的對活之外。 “還一定要有另一種對話”。這是人與神之間的對話,盡管表面上它接近日常生活而又似乎多余、并非必需,但這正是靈魂可以聽取奧秘的唯一對話。劇中那些神秘的字眼,象征著神秘的力量,啟示著人們皈依上帝。
神秘主義在創作實踐上要求多采用象征手法。為梅特林克創作的多幕劇《青鳥》即是如此。這也是他鼓吹的“靜劇”的代表性作品。劇中人物處于一種與神靈冥合的神秘氣氛中。沒有什么情節,人物的語言吞吞吐吐,令人莫名其妙,其行動也是“天馬行空”,來去無蹤。生活場面也不是客觀存在本身的形象反映,而是具有多重象征意義的神秘莫測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