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卡爾
【介紹】:
17世紀法國著名哲學家、科學家,是近代歐洲資產階級哲學的創始人之一。他出生于貴族家庭,在教會學校畢業后曾做過幾年雇傭軍官,到過歐洲許多國家,1629年定居荷蘭,專門從事科學研究和著述工作。1649年赴瑞典講學,次年死于該地。主要著作有:《哲學評論》、《形而上學的沉思》、《哲學原理》、《論情感》。他在建立自己哲學體系時,從普遍懷疑開始,通過懷疑,得出第一個自認為十分確實可靠的原理:“我思故我在”。由這一原理出發,他推導出世界上有三個實體:心靈、物質、上帝。心靈和物質是相對獨立的實體,心靈的本性是思維,物質的本性是廣延,二者互不影響,互不依賴。這樣形成了笛卡爾典型的二元論世界觀。同時,他又認為心靈和物質最終都依賴于上帝這一絕對實體。在認識論和方法論上,笛卡爾是近代西方唯理論和演繹法的第一個代表。他貶低感性認識,抬高理性認識,否認經驗歸納法的作用,夸大理性演繹法的作用,承認有天賦觀念,認為凡是清晰、明白的觀念就是真理。在“物理學”中,他是機械唯物論者,但包含有辯證法思想因素。他認為宇宙是無限的,天和地都是同一物質構成的,物質是可以無限分割的。物質的主要屬性是廣延性,機械運動是運動的唯一形式,提出“動物是機器”的著名論點。
笛卡爾不僅是著名的哲學家,也是杰出的物理學家和數學家。他提出了太陽系起源的旋渦說,創立解析幾何學,提出了運動量守恒定律,發現了光的折射定律。在生理學、心理學方面也有自己獨特的貢獻。笛卡爾的思想在法國和歐洲產生了很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