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文藝美學要略·論著·《新科學》
外國文藝美學要略·論著·《新科學》
十八世紀的意大利美學家維柯著。初版于1725年。全名是《關于各民族的共同性質的新科學原則》,是一部闡述古代文化史、詩歌和美學的理論著作。
維柯在書中力圖說明人類如何從神的時代,經過英雄時代,進入到人的時代。這三個時代各有相應的不同的心理、性格、宗教、語言、詩、政治和法律。他認為在神的時代,人類還處于野蠻的狀態,不會思考,一切從感官印象出發,想象特別豐富。他們不知雷是什么,就把雷電想象成為神。因此,神和宗教都是人類想象的產物,是人的虛構。英雄時代則用英雄來代替神,把個別的英雄看成是人類的代表,把英雄的性格看成是人類某種“類概念”的代表,如以阿喀琉斯來代表勇敢等。到了平民階級興起,于是人類進入了人的時代,學會了抽象思維,哲學和散文等方才產生。
維柯認為要發現歷史發展的規律和原則,單靠歷史不夠,單靠哲學也不夠。經驗與理性必須結合。史料的學問與哲學批判必須結合。他認為這就是語言學與哲學的結合。維柯所理解的“語言學”是最廣義的,它是“關于各民族的語言和行動事跡的知識”,包括文學和歷史兩大項目。語言學是提供歷史發展的已然事實;哲學則揭示歷史發展的所以然的道理。
就在探討人類文化的歷史發展中,維柯探討了詩的產生,探討了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的區別。首先,他論證了“詩的最崇高的功績就是賦予感覺和情欲于本無感覺的事物”,說詩的基本特點是想象。他說原始人和兒童都長于想象,因此, “在世界的兒童期,人們按著本性都是崇高的詩人”。其次,他論證了想象力和推理力的差別,說“推理力愈弱,想象力也就愈強。”“由于人類推理力的欠缺,崇高的詩人才產生出來。”把詩的產生和想象力聯系在一起,從而區別了詩的邏輯和理智的邏輯。認為詩與哲學的差別,在于“哲學飛騰到普遍性,而詩卻必須深深地沉沒到個別事例里去?!钡谌?,他指出了詩人的形象思維有兩個特點:一是“自己變成衡量一切事物的尺度”,即以己度物,如把雷電想象成類似自己的神;二是把個別事物“形成想象性的類概念”,如把個別英雄當成代表人類某些共同概念的性格,這是以個別來顯現一般,是關于典型的一種看法。
維柯聯系人類文化的歷史來研究詩和藝術,從心理學中一些經驗事實出發,去尋求人類心理功能和人類文化各部門的因果關系,他的突出貢獻在于對形象思維的研究。歷史上第一個生動地說明了形象思維與藝術創造的真正關系。
克羅齊在他的《美學史》里說, “《新科學》實在就是美學”認為美學這門新科學的真正奠基人并不是鮑姆嘉通而是維柯。
維柯的歷史觀是唯心主義的。他相信神是世界歷史的最初推動者,以宗教為文化發展動力,主張歷史循環論,這顯然是不科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