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父杜母的解釋?邵父杜母的典故與出處
邵父杜母的解釋?邵父杜母的典故與出處
《漢書·召信臣傳》:“(召信臣)其治視民如子,所居見稱述。……遷南陽太守,其治如上蔡。其化大行,郡中莫不耕稼力田,百姓歸之,戶口增倍,盜賊獄訟衰止。吏民親愛信臣,號之曰召父。”《后漢書·杜詩列傳》:“杜詩字君公,河內汲人也。少有才能,仕郡功曹,有公平稱。……七年,遷南陽太守。性節儉而政治清平,以誅暴立威,善于計略,省愛民役。造作水排,鑄為農器,用力少,見功多,百姓便之。……時人方于召信臣,故南陽為之語曰:‘前有召父,后有杜母。’”后以此典稱頌愛護百姓,受民愛戴的地方官吏。唐·杜牧《進撰故江西韋大夫遺愛碑文表》:“渤海潁川之治,邵父杜母之恩,校之于丹,未足為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