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藝美學要略·學說與流派·婉約派
中國文藝美學要略·學說與流派·婉約派
是與“豪放派”相對的宋詞流派。因明人張鋌“少游多婉約,子瞻多豪放”之說而得名。婉約派代表作家有周美成、柳永、秦觀、李清照等。它是繼承南唐花間詞的風格而發展起來的,其作品抒寫感情,婉轉纏綿,語言清麗含蓄,情調輕松活潑,或傷離怨別,或幽怨沉痛,刻畫精細,情感曲折而真切。其題材內容總的來說,是較為狹窄的,多表現男女戀情或個人遭遇。
婉約派的詞論主張,集中體現于李清照的《論詞》一文,這是宋代詞壇上有獨特見解、有組織條理的第一篇詞論,也是我國婦女作者第一篇文學批評專論。 《論詞》關于詞的主張和見解有以下幾個方面:一、高雅,二、渾成,三、協樂,四、典重,五、鋪敘,六、故實。李清照運用這些標準,批評宋代許多著名詞人,如蘇東坡、 歐陽修等。這篇詞論針對蘇軾“以詩為詞”的主張和創作,提出詞“別是一家”的觀點。詩與詞應分應合的問題,是此文討論的中心問題。蘇軾認為應該打破詩、詞的界限。而當時一般文人卻都強調“尊體”,譏諷蘇軾“非本色”,《論詞》可能在此背景影響下產生的。傳統的詞論主張“詩莊詞媚”詞在內容上不同于詩歌,多以艷情為題材,形式上要嚴守格律。李清照也主張堅持婉約派的傳統風格,確立婉約派為詞壇正宗,說詞別是一家,不能讓詩歌侵犯它的領域。她沒有看到詞的發展,其內容和寫作手法都是在不斷變化著,它與詩完全有匯合的可能。其后詞的發展歷史,證明固守傳統是不必要的。在音律方面,她主張詞應分五音、五聲、六律、清濁、輕重等。而她本人的詞創作,卻與其理論主張不一致,看不出有嚴守宮律的痕跡,而偏重內在情感的表達。詞作為一種特殊的體裁樣式,在音律方面有其基本要求,這是合理的。但不能過于拘泥于音律形式,只要對內容能完美傳達,形式畢竟是次要的。婉約派代表一種詞的風格,在文學史上作出了應有貢獻,此派在詞壇影響很大,應該予以足夠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