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維《人間詞話·美成詞得荷之神理》經典解讀
王國維《人間詞話·美成詞得荷之神理》經典解讀
美成詞得荷之神理
美成《蘇幕遮》詞:“葉上初陽干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此真能得荷之神理者。覺白石《念奴嬌》《惜紅衣》二詞,猶有隔霧看花之恨。
在第三十二節,王國維說周邦彥的詞乃是倡伎之作,完全比不上秦觀之詞,秦觀的詞乃是淑女之相。
而在此處就帶著極強的欣賞之心,肯定了周邦彥寫荷之語:“真能得荷之神理”。
與前面稱贊馮延巳的“細雨濕流光”所用的“能攝春草之魂”一樣,是第二次這么發自肺腑地夸獎了。
蘇幕遮
周邦彥
燎沈香,消溽暑,鳥雀呼晴,侵曉窺檐語。葉上初陽乾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
故鄉遙,何日去?家住吳門,久作長安旅。五月漁郎相憶否?小楫輕舟,夢入芙蓉浦。
仔細讀周邦彥的詞,雖說里面多是庸俗之男女情事,但是提到寫景之語,真是叫人心里靈動,寥寥數語,捕捉風貌,達到傳神之境。
周邦彥此首《蘇幕遮》上闋第一句就有了勾魂攝魄之感了,“燎沈香,消溽暑”寫出是夏天早上,這早卻是非常之早的,基本上是屬于天剛蒙蒙亮,沒有透晴遍地。而緊接之句“鳥雀呼晴,侵曉窺檐語”就更見風致了,鳥雀在太陽還沒有出來,就開始鳴叫了,好像是鳥兒在呼喚陽光的揮灑,在夏日清爽的早上,鳥叫聲破曉入侵美夢,醒來之人似乎在偷聽鳥兒在屋檐下的話語。
真乃悠閑若仙的早晨。
“葉上初陽乾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此句最是絕佳,對荷的描寫好到有種登峰造極,后人再難超越之勢。
“葉上初陽乾宿雨”這里是再一次的時間變幻,初出的太陽已經將昨夜滴在荷葉之上的雨漸漸曬干了。而詞句中說的是“葉上初陽”,表明是荷葉上的初出太陽,雖說是太陽曬干了昨夜之雨水,但是描寫的主體卻是荷葉。也就是說盡管太陽叫荷葉由濕變干,可是如果不是寫荷葉的話,你這太陽是根本不會被牽扯進來了。
“水面清圓”,為什么水面變得“清圓”呢?“清”一可指池水之清澈,二可指荷葉經過一夜雨水洗滌之后,顏色變得清脆了“圓”指的是荷葉長得茂盛長得好。
“一一風荷舉”到這里才是寫出了荷的精神。“一一”是指的這里荷之多,依舊寫的是荷的茂盛,夏季正是荷香陣陣的時光。“風荷舉”是荷在風中的姿態,一個“舉”字便絕后人之續也。“舉”字含有力度,即便是在風中,也是健壯的。這健壯又是極其嫵媚的,風之浮動,荷之輕舞,而雨后之荷,更見清新、飛動。一個“舉”真乃荷之神也。荷之美,本就是超凡脫俗之美,經水而出,沐浴了水的靈氣。微風輕拂荷葉,增添了媚態,可這媚態,也是有著大家閨秀之風范的,她艷而不妖,自有清秀之力。
周邦彥此首《蘇幕遮》之精華也就到此結束了,下闋依舊是男女之相思情意了。因為最美麗的地方,已經叫人記住了,其他的都是多余的了。
而王國維為此句所做對比的則是姜夔的《念奴嬌》與《惜紅衣》。這兩首均是寫荷之詞,并且全詞寫荷之言頗多,卻只是得荷之貌,而無荷之神也,所以王國維說猶有隔霧看花之恨。
再讀姜夔的《念奴嬌》:
念奴嬌
姜夔
鬧紅一舸,記來時,嘗與鴛鴦為侶。三十六陂人未到,水佩風裳無數。翠葉吹涼,玉容銷酒,更灑菰蒲雨。嫣然搖動,冷香飛上詩句。
日暮。青蓋亭亭,情人不見,爭忍凌波去。只恐舞衣寒易落,愁入西風南浦。高柳垂陰,老魚吹浪,留我花間住。田田多少?幾回沙際歸路。
船舸過荷紅。來時,驚起對對鴛鴦。人還未到,在荷葉中穿行,恰似穿上翠之衣裳。荷風吹來,酒冷則已,荷珠紛落如雨,墜入杯中。荷花嫣然之動,冷香叫人起了詩興。
下闋:“日暮。青蓋亭亭,情人不見,爭忍凌波去。只恐舞衣寒易落,愁入西風南浦。高柳垂陰,老魚吹浪,留我花間住。田田多少?幾回沙際歸路。”主要寫日暮,時間已晚。荷葉掩蓋了情人歸去的身影。這密密麻麻的荷葉也迷茫了我歸家的路。
惜紅衣
姜夔
簟枕邀涼,琴書換日,睡余無力。細灑冰泉,并刀破甘碧。墻頭喚酒,誰問訊、城南詩客。岑寂。高柳晚蟬,說西風消息。
虹梁水陌,魚浪吹香,紅衣半狼藉。維舟試望,故國眇天北。可惜渚邊沙外,不共美人游歷。問甚時同賦,三十六陂秋色。
上闋:“簟枕邀涼,琴書換日,睡余無力。細灑冰泉,并刀破甘碧。墻頭喚酒,誰問訊、城南詩客。岑寂。高柳晚蟬,說西風消息。”依舊是借荷葉來寫因相思而無心睡眠,等待錦書到來之迫切。
“虹梁水陌,魚浪吹香,紅衣半狼藉。維舟試望,故國眇天北。可惜渚邊沙外,不共美人游歷。問甚時同賦,三十六陂秋色。”下闋是懷念以前和情人一起游歷荷塘之美好情景,好寬心自慰。
在姜夔的荷詞里面,所寫之句,均是滿帶著自己的情感。個人的情感是主要的,而荷塘不過是事情發生、情感延續的背景,似嫌個人情感太多,搶了景物的自然風致。
而周邦彥《蘇幕遮》里的荷,或許恰是因為周邦彥詞里的格調不高,而導致在景物上描寫更加愜意輕松,景物也就更加真實自然,更能攝其物之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