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臺夜思》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章臺[1]夜思
韋莊
【原文】
清瑟怨遙夜[2],繞弦風雨哀。
孤燈聞楚角[3],殘月下[4]章臺。
芳草已云暮[5],故人殊[6]未來。
鄉書不可寄[7],秋雁又南回[8]。
【注釋】
[1]章臺:在長安城中,漢代有章臺街。
[2]清瑟:樂調清凄的弦樂器。遙夜:長夜。
[3]楚角:楚地產的軍中吹奏的樂器。亦指發出凄楚鳴聲的號角。
[4]下:落下。
[5]芳草:這里指春光。已云暮:已經晚暮了,指春光快要消歇了。云:助詞,有“又”義。
[6]芳草:這里指春光。已云暮:已經晚暮了,指春光快要消歇了。云:助詞,有“又”義。
[7]鄉書:指家書,家信。不可寄:是說無法寄。
[8]雁又南回:因雁是候鳥,秋天從北往南來,春天又飛往北方。古時有鴻雁傳書的傳說。
【作者】
韋莊(約836~910年),唐末五代詩人、詞人。字端己,謚文靖。京兆杜陵(今陜西西安市東南)人。唐初宰相韋見素后人,詩人韋應物四世孫。少孤貧力學,才敏過人,疏曠不拘,任性自用。公元880年(廣明元年)陷黃巢兵亂,身困重圍。后逃至洛陽,赴潤州入周寶幕府,開始了為期十年的江南避亂生涯。公元894年(乾寧元年)進士及第,歷任拾遺、補闕等職。公元901年(天復元年)入蜀任王建掌書記。仕蜀十年間,為王建擴展勢力,建立政權出謀劃策,蜀之開國制度多出其手,官至門下侍郎兼吏部尚書同平章事。其詩極富畫意,詞尤工,與溫庭筠并稱“溫韋”,同為“花間派”重要詞人。存詩320余首。有《浣花集》。
【賞析】
這是晚唐詩人韋莊具有代表性的望鄉懷人之作。前四句為章臺夜景。凄清的瑟調傾吐怨悵的漫漫夜曲,纏繞瑟弦的是凄風苦雨的哀鳴。孤燈無眠,傳來夜幕深處的楚角低吟,殘月黯然,沉落于羈旅所困的長安章臺。清瑟之怨,風雨之哀,楚角之苦,無不打上情感烙印;孤燈之殷紅,殘月之慘白,章臺之昏黑,皆染上鮮明的對照色彩。透過無邊的夜與遙遠的聲,孤寂之情,鄉關之念,懷人之思,已溢于言表。于是,后四句著重抒寫章臺夜思。春去秋來,“草木變衰,所思不見,雁行空過,天遠書沉”,不管是夜境還是夜思,都寫得“一片空靈,含情無際”(俞陛云《詩境淺說》)。
這首詩層次清晰,章法嚴密。前半寫景,景中寓情;后半敘事,事中寄慨。而慨嘆故人、故鄉的久違,又是前半首所抒悲情的原因,前后聯系緊密,渾成一體。全詩一氣呵成,感情真摯,幽怨清晰,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