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公遽見豎頭須》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文公遽見豎頭須
【原文】
文公之出也,豎頭須[1],守藏者也,不從。公入,乃求見,公辭焉以沐。謂謁者曰[2]:“沐則心覆,心覆則圖反,宜吾不得見也。從者為羈紲之仆[3],居者為社稷之守,何必罪居者!國君而讎匹夫[4],懼者眾矣?!敝]者以告,公遽見之。
【注釋】
[1]豎頭須:晉文公的小臣,又叫里鳧須。在重耳逃出晉國時,他偷了財物潛逃,后用這些錢財設法讓文公回國。
[2]沐:洗頭發。謁者:為國君掌管傳達、通報的人。
[3]羈紲(xiè):馬籠頭和韁繩。
[4]讎(chóu):同“仇”。仇恨,仇怨。
【譯文】
晉文公出逃的時候,侍臣豎頭須是負責管理錢財的,沒有跟從流亡。文公回國后,他請求進見,文公推托說正在洗頭發而拒絕接見他。豎頭須對負責傳達的人說:“洗頭發的時候心就會傾倒過來,心傾倒了那么所想的就會反過來,無怪我不能被接見了。跟從流亡的是牽馬韁繩效勞的仆人,留在國內的是國家的守衛,何必要怪罪留在國內的人呢!身為國君而去仇恨一個普通人,那么害怕他的人就多了?!眰鬟_的人把這番話轉告給文公,文公聽后趕緊接見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