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枝詞·楊柳青青》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竹枝詞·楊柳青青
劉禹錫
【原文】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踏歌[1]聲。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2]卻有晴。
【注釋】
[1]踏歌:亦作“蹋歌”。拉手而歌,以腳踏地為節拍。也指行吟,即邊走邊歌。
[2]晴:與“情”諧音,以“晴”寓“情”。
【作者介紹】
劉禹錫(772-842年),字夢得,洛陽人,唐代中葉的哲學家和詩人。貞元九年(793年)劉禹錫中進士,又登博學宏詞科;貞元十一年(795年)吏部取士科,官授太子校書;貞元十六年(800年),為徐州掌書記;兩年后調任京兆渭南主簿;貞元十九年(803年),摧升為監察御史。開成三年(838年),劉禹錫改任太子賓客,分司東都,一年后加檢校禮部尚書,世稱劉賓客。
劉禹錫與柳宗元交誼很深,人稱“劉柳”。他又與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稱“劉白”。
劉禹錫精于文,善于詩。劉禹錫的詩歌雄渾爽朗,語言干凈明快,節奏比較和諧響亮。尤以律詩和絕句見長。有《劉夢得文集》40卷,現存30卷。另有外集10卷,為北宋時輯錄,收有遺詩407首,雜文22篇。
【賞析】
劉禹錫于唐穆宗長慶二年(822年)正月至長慶四年(824年)夏在夔州任刺史,作《竹枝詞》十一首,此為其中一首。
《竹枝詞》是古代四川東部的一種民歌,人們邊舞邊唱,用鼓和短笛伴奏。賽歌時,誰唱得最多,誰就是優勝者。劉禹錫非常喜愛這種民歌,他采用了當地民歌的曲譜,制成新的《竹枝詞》,體裁和七言絕句一樣,描寫當地山水風俗和男女愛情,富于生活氣息。在寫作上,多用白描手法,少用典故,語言清新活潑,生動流暢,民歌氣息濃厚。
這是一首描寫青年男女愛情的詩歌。它描寫了一個初戀的少女在楊柳青青、江平如鏡的清麗的春日里,聽到情郎的歌聲所產生的內心活動。
首句“楊柳青青江水平”,描寫少女眼前所見景物,用的是起興手法。這一句描寫的春江楊柳,最容易引起人的情思,于是很自然地引出了第二句:“聞郎江上唱歌聲。”這一句是敘事,寫這位少女在聽到情郎的歌聲時起伏難平的心潮。最后兩句:“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是兩個巧妙的隱喻,用的是語意雙關的手法,既寫了江上陣雨天氣,又把這個少女的迷惑、眷戀和希望一系列的心理活動巧妙地描繪出來。這兩句一直成為后世人們所喜愛和引用的佳句。
此詩以多變的春日天氣來造成雙關,以“晴”寓“情”,具有含蓄之美,十分貼切自然地表現了女子那種含羞不露的內在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