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游大梁·洪升》原文與賞析
洪升
匹馬嘶荒野, 群山擁亂云。
迢迢二千里, 去哭信陵君。
洪升(1645—1704),字昉思,清代錢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出身于士大夫家庭,做過二十年國子監,在政治上郁郁不得意。康熙二十七年(1688),《長生殿》傳奇定稿,曾稱譽一時。次年八月因在佟皇后喪葬期間演出此劇,受了彈劾,被革去監生,不久即離開北京,回到故鄉。
這首詩作于康熙十年(1671)秋。詩人自杭州去河南開封,因心情抑郁,在途中寫了五首詩,這是其中的一首。詩中既有懷古的感慨,同時又寄托了自己生不逢時的悲憤和怨恨。
詩題中的“大梁”即今河南省的開封市。首、次兩句,詩人以“匹馬”、“亂云”襯托自己內心的孤寂與紛亂。一匹馬在荒涼的野外獨自嘶叫,顯得是何其的孤獨和悲涼;群山被亂云圍困著,又是何等的紛擾和窘困。其實,這里的“匹馬”與“群山”是詩人隱喻自己。這是詩人運用傳統的比興手法來襯托自己彼時彼地的內心的孤獨、寂寞和紛亂的復雜心理。
詩人自杭州赴大梁,由于他在政治上郁郁不得意,便油然地緬懷起“仁而下士、士無賢不肖,皆謙而禮交之,不敢以其富貴驕士”(《史記·魏公子列傳》)的魏公子信陵君。信陵君禮待“年七十,家貧,為大梁夷門監者”侯生的故事,兩千多年來一直被后世之人傳為佳話。作為懷才不遇、官場失意的洪升,此時此刻緬懷信陵君就十分自然和合理了。“迢迢二千里”是指自杭州到大梁的大約路程,詩人不遠千里“去哭信陵君”,更見出他對信陵君的敬仰和欽慕,并因當時沒有出現象信陵君這樣的人物而感到哀傷。
這首五絕,開頭兩句運用傳統的比興手法,通過“匹馬嘶荒野,群山擁亂云”的具體形象,造成特定的藝術氛圍,接著再寫千里去哭魏公子,給讀者留下了廣闊的思考和索味的余地,增強了作品的容量,收到了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