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說《送梁六自洞庭山作》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張說
送梁六自洞庭山作
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見孤峰水上浮。
聞道神仙不可接,心隨湖水共悠悠。
作者簡介 張說(yuè)(667—730年),字道濟,又字悅之,洛陽人。二十二歲制科考試,策論第一,授任太子校書。武后長安二年(702年)改任內供奉,鳳閣舍人。翌年得罪張易之,貶官欽州(今屬廣西)。中宗神龍元年(705年),回朝歷任中書侍郎、太子(李隆基)侍讀,進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監修國史。玄宗開元元年(713年)拜中書令,封燕國公,旋因與宰相姚崇不洽,被貶岳州刺史。開元四年(716年)改任荊州長史。開元十二年(724年)復官中書令,翌年拜集賢院學士。有《張燕公集》。《全唐文》收錄其文221篇,《全唐詩》收錄其詩293首。
題解 該詩寫于張說貶官岳州的713—715年間。梁六為作者友人,潭州(今長沙)刺史梁知微,途經岳州入朝,作者送至湖邊,遙望洞庭湖中的君山時作。
簡析 張說貶官居岳州,適逢友人北上入朝,故其至湖濱送別時,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洞庭滿眼皆秋,自是一派蕭瑟,君山孤峰猶如自己,這里寫景不渲染,不著色,只是簡淡。由目睹孤山而心接傳說,然而神仙不得見,詩人不禁心事浩茫,像湖水一樣悠悠不息。這首七言絕句風致天然,“惟在興趣”,言有盡而意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