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春怨·劉方平》原文與賞析
劉方平
朝日殘鶯伴妾啼,開簾只見草萋萋。
庭前時有東風入,楊柳千條盡向西。
題目中的“代”,猶“擬”的意思。這是擬舊題之作,故曰“代春怨”。這首詩就不是一般的少女傷春之作,而是少婦懷人之詩。
“朝日”,點明清晨。這時就“啼”,可見她思夫情切,通宵轉輾,天將曉聽到“殘鶯”相伴而啼,怨苦之情已現。打開簾子,“只見草萋萋”。春草芊芊,春意融融,可是不見征人蹤影。起始兩句,寫閨中婦女一心系念著遠戍在外的丈夫,寫其朝日即啼,不再述說她的夜思夢想,省卻許多筆墨。寫其開簾見草,不言無心梳妝,又見行文簡潔。鶯啼和“妾啼”相互應和,寫動景,由聲顯情;草萋萋,既寓“王孫不歸,芳草萋萋”之意,又敷出了傷心碧色,寫靜景,由色明意。如果說這前兩句還比較平直,那“庭前時有東風入,楊柳千條盡向西”便極盡烘托之能事。“東風”與柳條“向西”相合,此正象征著婦人的心,千萬思緒盡向著西方。唐時征戍多在西陲,西方正是她丈夫服役之所在。
黃叔燦說這首詩,“上二句寫春怨尚淺。‘庭前’二句,想見離魂倩女,玉立亭亭,于此可悟詩家離脫入神之筆,畫家白描烘染之法矣。”(《唐詩箋注》)確道出了此詩寫作上的精妙之處。如果不以柳條向西,而寫自己西望,則詩味頓失,這就比前首的《春怨》更覺空靈蘊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