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有佳人》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北方有佳人
李延年
【原文】
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1]。
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2]。
寧不知[3],傾城與傾國?
佳人難再得。
【注釋】
[1]絕世:冠絕當時,舉世無雙。
[2]傾城、傾國:原指因女色而亡國,后多形容婦女容貌極美。
[3]寧不知:怎么不知道。
【作者簡介】
李延年(?~約公元前87年),約卒于公元前87年,西漢杰出音樂家,中山(今河北定縣)人,其父母兄弟皆為樂人。起初犯法,受腐刑,被拘監中。后因其妹李夫人得寵于漢武帝,故被赦,頗受寵,官協律都尉,后來被殺。
李延年擅長歌舞,善創新聲,曾為《漢郊祀歌·十九章》配樂,又仿張騫從西域傳入的胡曲《摩訶兜勒》作新聲二十八解,用于軍中,稱“橫吹曲”。其詩歌今僅存這一首,載于《漢書·外戚傳上·孝武李夫人》,被郭茂倩《樂府詩集》收入《雜歌謠辭》。
【賞析】
《北方有佳人》是漢代宮廷音樂家李延年的小詩。在漢武帝寵愛的眾多后妃中,最令他生死難忘的,要數那位妙麗善舞的李夫人了;而李夫人的得幸,則是靠了她哥哥李延年的這首名動京師的佳人歌。《漢書·外戚傳上》記載:在一次宮廷宴會上,李延年獻舞時唱了這首詩。漢武帝聽后不禁感嘆道:世間哪有這樣的佳人呢?漢武帝的姐姐平陽公主就推薦了李延年的妹妹。漢武帝召來一見,果然妙麗善舞。從此,李延年之妹成了漢武帝的寵姬李夫人,李延年也更加得到恩寵。
一闋短短的歌,居然能使雄才大略的武帝聞之而動心,立時生出一見伊人的向往之情。這在我國古代詩歌史上,恐怕是絕無僅有之例。它何以具有如此動人的魅力呢?
初看起來,這首歌的起句平平,對“佳人”的夸贊開門見山,一無渲染鋪墊。但其意蘊,卻非同凡俗。此歌以“北方”二字領起,簡要點明佳人的來歷。但北方的佳人何止千萬?而此歌所矚意的,則是萬千佳人中“絕世獨立”的一人而已。“絕世”夸其姿容出落之美,簡直是并世無雙;“獨立”狀其幽處嫻雅之性,更見得超俗而出眾。不僅如此,“絕世而獨立”還隱隱透露出這位佳人獨自憑欄而倚的孤獨與哀愁,顯得楚楚可憐。這就是平中蘊奇,只開篇兩句,恐怕就令武帝生出對佳人的神往之心了。
下面兩句,是全詩的核心與高潮。北方佳人既如此脫俗可愛,當其顧盼之間,又該有怎樣美好的風姿呢?要表現這一點,就不太容易了。然而,這位富于才情的音樂家,卻出人意外地唱出了“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的奇句——她只要對守衛城垣的士卒瞧上一眼,便可令士卒棄械、墻垣失守;倘若再對駕臨天下的人君“秋波那么一轉”,亡國滅宗的災禍,可就要降臨其身了!表現佳人的顧盼之美,竟然發為令人生畏的“傾城”“傾國”之語,真是匪夷所思!但如果不是這樣夸張,又何以顯出這位佳人驚世駭俗的美好風姿?而正因為這風姿美得令人生畏,才更讓人心馳神往、倍加牽懷。詩人極盡夸張之能事,危言聳聽,但絕不是以此來昭示君王,求鑒前史,而是反其意而用之,以其具有傾城傾國的巨大魅力來極言佳人之美,達到引動君王思美之心的目的。緊接著,“傾城”“傾國”的字眼二度出現,推薦美人的主旨非常鮮明。先言有此絕美之人,再言美人的驚人魅力,然后向君王懇切呼告:您難道不知這具有傾城傾國之貌的佳人,一旦錯過就再難得到了!拳拳之心,殷切之意,在一詠三嘆之中得到了充分的表達,產生了攝人心魄的感染力,撥動了漢武帝的心弦。這二句故作取舍兩難之語,實有“欲擒故縱”之妙:愈是強調佳人之不可近,便愈見其美;而愈是惋惜佳人之難得,就愈能促人趕快去獲取。作者的用意,正是要以深切的惋惜之辭,牽動武帝那難獲絕世佳人的失落之感,從而迅速作出抉擇。難怪武帝聽完此歌,不禁發出“世豈有此人乎”的喟然嘆息了。如此一來,李夫人在這樣的時刻被薦舉、召見,正適合于李延年這首非同凡響之歌所造成的情感氛圍。
此詩既沒有華美的辭藻,也沒有細致的描繪,只是以簡括甚至單調的語言,便形象地贊頌了一位舉世無雙的絕色美女。此詩看上去尋常,卻也有奇崛之處。它以驚人的夸張和反襯,顯示了自己的特色。透過那夸張的詩句,體現出一種自然、率真的美,又給讀者留下了廣闊的審美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