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答陳德培·林則徐》原文與賞析
林則徐
送我涼州浹日程,自驅(qū)薄笨短轅輕。
高談痛飲同西笑,切憤沉吟似北征。
小丑跳梁誰殄滅,中原攬轡望澄清。
關(guān)山萬里殘宵夢,猶聽江東戰(zhàn)鼓聲。
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九月十一日,蘭州城外,黃河浮橋北面的官路上,,安定縣主簿陳德培伴送五十八歲的林則徐,坐著顛簸的馬車向伊犁踽踽前去。愛國的主簿十分敬重這位友人,竟一連送了他十日路程。
陳德培對于清廷在英軍大肆入侵的戰(zhàn)爭關(guān)鍵時刻,竟信用投降派的賣國主張,將林則徐撤職貶謫的做法,極為憤慨,對東南沿海的戰(zhàn)局十分關(guān)心,使林則徐頗有塞外逢知己之感。臨別時林則徐寫了兩首詩(這里選其一)贈給他。
作者滿懷深情地說:“您從蘭州送我到?jīng)鲋荩?已整整十日(浹日)了,您親自驅(qū)趕著薄笨短轅的粗糙簡陋、行駛緩慢的馬車送我,真是一片深情,令人感激不已。
這一路上,我們高談闊論,我們舉杯痛飲,有如漢代“人聞長安樂,則出門向西相笑。”(桓譚《新論》)我一心為國為民,早將榮辱生死置之度外,“出門一笑莫心哀,浩蕩襟懷到處開。”(《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然而令人痛切憂憤的,卻是我如同西漢末年的班彪,避亂河西而猶作《北征賦》抒發(fā)厭亂望治的苦悶一樣,在國家存亡之秋,人民遭難之際,不能盡一分心力而被迫遠(yuǎn)離前線,到這荒漠的邊陲來消磨光陰。
我們這些主戰(zhàn)派都撤的撤,貶的貶,外國侵略者那些跳梁小丑,靠誰去殄滅呢?如今中原可有如范榜“登車攬轡,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漢書·范榜傳》)的人嗎?此中隱含了詩人鼎新政治、澄清天下的抱負(fù)不得施展的沉痛的感嘆。
最后說自己遠(yuǎn)戍塞外,雖關(guān)山萬里,然而即使在夢中也還聽到東南沿海一帶戰(zhàn)鼓頻催,表現(xiàn)了詩人身遭貶謫心猶懷國事。
腐敗無能而又夜郎自大的清廷使這位民族英雄無辜遭讒受貶,而他身處報國無門的困境,仍將個人得失榮辱置之不顧,猶懷滿腔赤誠,以澄清天下為己任,念念不忘遠(yuǎn)隔關(guān)山萬里之外的抗英戰(zhàn)事,在這充滿憂郁的憤懣和激情的詩篇中,跳動著一顆赤膽忠心的老臣憂國之心,真是“猶剩丹心耐折磨”(同題另一首),令人肅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