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寒松·范云》原文與賞析
范云
修條拂層漢, 密葉障天潯。
凌風知勁節,負雪見貞心。
范云(451—503),字彥龍,南鄉舞陽(今河南沁陽縣)人,歷仕齊、梁兩朝,官至吏部尚書。他是梁代有名詩人,著有文集三十卷。
《吟寒松》詠物言志,富有哲理。
“凌風知勁節,負雪見貞心”,意為抗御寒風才知道節操剛勁,抵得住沉重的積雪才見出堅貞的心志,也就是說只有經過嚴峻的考驗,才顯示出品格高尚、操持高潔。這也就是人們平時所說的“烈火煉真金”的意思。由于這符合辯證思想的觀念來自生活,經過實踐的檢驗,因而往往見諸詩人的吟詠。南朝鮑照《代出自薊北門行》:“時危見臣節,世亂識忠良”;唐太宗《賜蕭瑀》:“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宋代文天祥《正氣歌》:“時窮節乃現”。如果詩僅僅寫這么兩句,那便是格言,只有和形象聯系在一起,才有理趣。
詩題為《吟寒松》,歌頌的是寒天的松樹,因而首先寫出這松的偉岸形象。“修條拂層漢”,長的枝條吹拂到河漢,即掃到天河。枝拂銀河,言其高。“密葉障天潯”,障,遮蔽。天潯,也是天河。葉蔽銀河,言其廣。干高冠廣,其松自非一般。如此松樹,任狂風呼嘯,它屹然不動;任大雪重壓,它昂首不屈。詩的一、二兩句,繪其形;三、四兩句寫其性。形中寓性,性不離形,在讀者心目中樹立起巍然的松的形象,也豎立起剛毅的人物形象,給人以感染,給人以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