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州即事藥名詩·黃庭堅》原文與賞析
黃庭堅
前湖后湖水, 初夏半夏涼;
夜闌香夢破, 一雁度衡陽。
此詩作于荊州,北宋時州治在今湖北省江陵市。該地夏季悶熱難當(dāng)。首句說自己住宿處的位置好,環(huán)境美。前湖、后湖,與水為伴,清波粼粼,碧濤蕩漾,加上湖面送來的陣陣微風(fēng),令人涼意頓生,爽然忘倦。第二句說,此時此地, 自己又喝著清涼飲料——半夏露,更是飄飄欲仙,快何如之!半夏,為中藥名,野生于我國西部、北部和長江流域一帶。其干燥塊莖未經(jīng)炮制者叫“生半夏”,有毒;經(jīng)炮制者名“制半夏”。制半夏,性涼,味辛,用于去濕化痰,和胃止嘔,主治痰濕水飲、咳嗽哮喘、胸膈脹滿、嘔吐不食等癥,夏季則可經(jīng)蒸餾制成消暑飲料。這兩句寫白天的體驗,扣緊季節(jié)特點,著力寫湖水與飲料,以突出“涼”的感受。這兩句是從杜牧《秋夕》“瑤階夜色涼如水”句中得到啟發(fā)幻化來的。江西詩派在藝術(shù)形式上,強調(diào)多讀書做到“無一字無來處”,提倡“點鐵成金”、“奪胎換骨”,于此可見一斑。
三、四兩句寫夜里的體驗,“夜闌香夢破”,夜深了,做著甜美的夢,而這甜美的夢卻又被夢境本身所驚破。什么樣的夢境呢?是“一雁度衡陽”。原來,衡陽有座回雁峰,相傳北雁南飛,至此峰不過,因此古來即將衡陽雁斷比喻音信阻隔。不過,在這首詩里,作者卻巧妙地用了這一典故,他說,夜涼如水,睡得愜意,以至好夢做過了頭,一只大雁竟打破常規(guī),飛過了回雁峰,也就是說心上人的信竟意外地來到了身邊, 自己也一下子被驚醒了。好夢破碎,自己也不禁覺得可笑。那末,荊州夏夜之涼爽,對意中人的深切思念,不都活脫脫地化為生動形象了。這就顯示出作者的藝術(shù)功力。黃庭堅反對俗調(diào),好奇尚硬,喜用拗體,自成一格,于此可見一斑。他在當(dāng)時之所以成為一個大家,開出江西詩派的一條新路,決不是偶然的。
尤其使讀者驚奇的是,詩人將四種藥名,即“前胡”(“前湖”為諧音)、“半夏”、“蘭香”(“闌香”為諧音)、“杜衡”(“度衡”為諧音)嵌入四句之中,并自稱《藥名詩》,自然貼切,天衣無縫,讀來別有一番情趣。更使人怪異的是,詩人并沒有做文字游戲,沒有以辭害意,他在寫景中抒發(fā)了對荊州夏日的贊賞和對意中人的相思,這是十分難得的。四個中藥名詞與其它詞融為一體,為詩的主題服務(wù),不露筋節(jié),毫無破綻,顯示出作者使用語言的熟練技巧。當(dāng)藥名揭示之后,讀者不得不發(fā)出會心的微笑,為之折服,為之傾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