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樂天《春詞》·劉禹錫》原文與賞析
劉禹錫
新妝宜面下朱樓,深鎖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數花朵,蜻蜓飛上玉搔頭。
這首七言絕句詩是寫宮怨的。它寫“怨”,不在人物愁容滿面的外形上著墨,而在人物牽情觸緒的心境上落筆,有相當的感染力量。
首句“新妝宜面下朱樓”,說梳洗妝扮,調脂勻粉,煥然一“新”,色麗稱“宜”,可見這位女主人公是特意修飾儀態的。她整容添貌后走下樓來,這動作本身就暗示了之所以要打扮得漂亮一些的原因了。
次句“深鎖春光一院愁”,說下樓后看到了一片洋溢著春天氣息的景致,這本來會令她賞心悅目,然而她卻產生了別樣的感受,不禁怨將起來。“春光”被“深鎖”在宮墻之內,使長年幽居于這里的妙齡女子睹春而傷情,流漾出頗為難耐的寂寞,所以變成了滿院春光滿院愁了。這種心理錯位,反映了人物有青春年華任虛度的苦悶。
三句“行到中庭數花朵”, 說她信步走到庭院中間無聊之極,只得數落花以遣悶。人們不免要產生疑問:她到這里來是干什么的呢?從她置身在駘蕩春光里不為良辰美景所心動,而偏偏要去“數花朵”,讓時間就這么推移過去的表現里,讀者也就可以探知到在她的心靈上是一片沒有生氣的荒原。花是好看的,姹紫嫣紅,然而它再妍麗,一成落花,那還有什么生命呢!由此,我們不能忽視了這“數落花”的內在意蘊。女主人公是在以“落花”自比,她貌美如花,但歲歲月月消逝著青春年華,嘆怨嗟恨,所以見落花而生傷感,就象“數落花” 一樣在計算著她被冷落了多少時間。
末句“蜻蜓飛上玉搔頭”,“玉搔頭”,女子首飾的一種,即玉簪。《西京雜記》卷二:“武帝過李夫人,就取玉簪搔頭。自此后宮人搔頭皆用玉,玉價倍貴焉。”白居易《長恨歌》:“花細委地無人收,翠翹金雀玉搔頭。”這句詩意是說不解人愁的蜻蜓飛到玉簪上來了,似乎只有它在賞此新妝。這樣煞住全詩,顯得意峭情拔,點明了宮怨的主題。這位宮人妝成佇候君王,久待不至,邀寵不成,落得枉自打扮了一場!蜻蜓無知,“飛上玉搔頭”,使她倍覺孤凄!
在封建社會里,幽禁在宮苑里的婦女,是統治者的玩物。“后宮佳麗三千人”,但大多數終生不得見君王一面,直到抑郁而死。這首詩細膩地寫了女主人公從懷有希望到成為幻影的心里過程,巧妙地將怨藏在層層遞進的詩句之中,令讀者卒讀大感其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