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北宋)
作者簡介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字介甫,晚號半山。撫州臨川(今屬江西)人。曾于嘉祐三年(1058)上萬言書,提出變法主張,要求改變“積貧積弱”的局面,推行富國強兵的政策,抑制官僚地主的兼并,強化統(tǒng)治力量,以防止大規(guī)模的農民起義,鞏固地主階級的統(tǒng)治。后官至宰相,辭官后居江寧(今江蘇南京),封舒國公,改封荊,世稱“王荊公”。卒謚文,故又稱“王文公”。他的詩文頗有揭露時弊、反映社會矛盾之作,體現(xiàn)了他的政治主張和抱負。散文雄健峭拔,以議論性居多。他較少注意文章氣氛的醞釀,少從感情上打動人,而是多針砭時弊,根據(jù)深刻的分析,提出明確主張。因此,他的散文一般具有較強的概括力與邏輯性,語言簡練、樸素,立意非凡,被列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歌遒勁清新,數(shù)量極豐,質量也不同凡響。詞雖不多而風格高峻,《桂枝香·金陵懷古》頗有名。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
入選教材作品
1。《傷仲永》(人民教育出版社新課標教材七年級下冊,語文出版社教材七年級上冊,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義務教育教材第二冊)
2。《登飛來峰》(語文出版社教材七年級上冊,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義務教育教材第三冊)
3。《書湖陰先生壁》(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義務教育教材第一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