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丘丈人文言文翻譯和啟示
《黎丘丈人》選自《呂氏春秋·慎行·疑似》,用來比喻困于假象、不察真情而陷入錯誤的人。以下是文言文之家(www.wywzj.cn)整理的《黎丘丈人》文言文翻譯和注釋,《黎丘丈人》文言文啟示,歡迎閱讀。
文言文
梁北有黎丘部⑴,有奇鬼焉,喜效⑵人之子侄昆弟之狀。邑⑶丈人有之市而醉歸者,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狀,扶而道⑷苦之。丈人歸,酒醒而誚⑸其子,曰:“吾為女父也,豈謂⑹不慈哉 !我醉,汝道苦我,何故?”其子泣而觸地⑺曰:“孽⑻矣!無此事也。昔⑼也往責⑽于東邑,人可問也。”其父信之,曰:“嘻!是必夫⑾奇鬼也,我固⑿嘗聞之矣!”明日端⒀復飲于市,欲遇而刺殺之。明旦⒁之市而醉,其真子恐其父之不能反⒂也,遂逝⒃迎之。丈人望見其子,拔劍而刺之。丈人智惑于似其子者,而殺其真子。夫惑于似士者,而失于真士,此黎丘丈人之智也。疑似之跡,不可不察,察之必于其人也。夫孿子之相似者,其母常識之,知之審也。
翻譯
大梁城的北部有座叫黎丘的小山,(那)有個奇怪的鬼,喜歡裝扮別人的兒子、侄子、兄弟的樣子。村中的一個老人到街市上喝醉酒回家,黎丘的鬼裝扮成他的兒子的樣子,扶他卻在路上使他受苦。老人回到家,酒醒后就責罵他的兒子,說:“我是你的父親啊,難道我對你不夠好嗎?我喝醉了,你在路上折磨我,是為什么?”他的兒子哭著磕頭碰地說:“冤枉啊!沒有這樣的事啊!昨天我去村東向人討債,可以問他的。”他的父親相信他的話,說:“呵!那就肯定是那奇鬼啊,我本來曾聽說過的啊!”第二天特意又到街市上喝酒,想碰上(那鬼)將它刺死。第二天早晨前往街市上喝醉了,他的兒子擔心父親不能回家,就前去接他。老人看見兒子,拔出劍就刺他。老人的意識竟被像他兒子的鬼弄糊涂了,因而殺死了自己真正的兒子.那些被冒牌的賢士搞糊涂的人,見了真的賢士,反而不能辨認,他們的見識其實是和黎丘老人一樣啊!不分明而相像的跡象,不能不仔細考察。要查明這種相似而可疑的跡象,一定要找熟悉這類事物的人。孿生子長得很相像,但他們的母親總是能夠辨認,這是因為母親對他們了解得很清楚。
注釋
⑴梁:大梁,戰國時魏國的都城,在現在的河南省開封市西北。部(pǒu):部婁,同“培塿”,小山 丘。
⑵效:摹仿、效法。昆:兄。
⑶邑:地方。丈人:對老者的尊稱。之:到。
⑷道:在路上。苦之:使他受苦,折磨他。
⑸誚(qiào):責備。
⑹豈謂:怎能說是。謂:通“為”,是。
⑺觸地:伏地叩頭。
⑻孽(niè):作孽,這里是冤枉的意思。
⑼昔:過去,這里指昨天。
⑽責:同“債“,討債。
⑾夫(fú):彼,那個。
⑿固:本來。
⒀端:故意。
⒁旦:白天。
⒂反:同“返”,返回。
⒃逝:往,去。
啟示
《黎丘丈人》這篇文言文說明了辯察相似之物、疑似之跡的重要。
奇鬼效人出沒,當然是子虛烏有的事,但由此說明的道理頗發人深省。奇鬼喜歡鬧惡作劇,它趁黎丘丈人醉酒的時候搗鬼,導致黎丘丈人誤殺兒子這一悲劇。由于文章并非為針砭奇鬼害人而作,故主要筆墨用在黎丘丈人身上。黎丘丈人不能不說是個“智者”,他在醉酒時被模仿其子的奇鬼捉弄以后,并不急于肯定壞事是他兒子所為。他酒醒之后經詢問、調查、研究和分析認定這是奇鬼干的,頭腦很清楚。接下來他故意再去集市,準備遇到奇鬼把它刺殺,更見得黎丘丈人的敢于作為。這些描述從各個側面突出了黎丘丈人的智慧。可是“假作真來真亦假”,最后他還是做了殺子的蠢事。這樣一寫,把疑似之物的危害性充分地表現了出來。
寓言文筆平實而形象鮮明生動,特別是對話寫得相當精彩,實在當得上短篇志怪小說。文末“夫惑于似士者而失于真士,此黎丘丈人之智也”一句,醒世駭俗,簡捷有力,是畫龍點睛之筆。
作品出處
《呂氏春秋》是在秦國丞相呂不韋主持下,集合門客們編撰的一部黃老道家名著。成書于秦始皇統一中國前夕。此書以儒家學說為主干,以道家理論為基礎,以名家、法家、墨家、農家、兵家、陰陽家思想學說為素材,熔諸子百家學說于一爐,閃爍著博大精深的智慧之光。《呂氏春秋》集先秦道家之大成,是戰國末期雜家的代表作,全書共分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萬字。《呂氏春秋》作為十二紀、八覽、六論,注重博采眾家學說,以道家思想為主體兼采陰陽、儒墨、名法、兵農諸家學說而貫通完成的一部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