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誨太子文言文翻譯及啟示
唐太宗誨太子文言文
貞觀十八年,太宗謂侍臣曰:“古有胎教世子,朕則不暇。但近自建立太子,遇物必有誨諭。見其臨食將飯,謂曰:‘汝知飯乎?’對曰;‘不知。’曰:‘凡稼穡艱難,皆出人力,不奪其時(shí),常有此飯。’見其乘馬,又謂曰;‘汝知馬乎?’對曰:‘不知’。曰:‘能代人勞苦者也,以時(shí)消息,不盡其力,則可以常有馬也。’見其乘舟,又謂曰:‘汝知舟乎?’對曰:‘不知。’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爾方為人主,可不畏懼!’見其休于曲木之下,又謂曰:‘汝知此樹乎?’對曰:‘不知。’曰:‘此木雖曲,得繩則正,為人君雖無道,受諫則圣,此傅說所言,可以自鑒。’”
唐太宗誨太子文言文翻譯
貞觀十八年,唐太宗對侍從的大臣們說:“古時(shí)候有胎教世子的說法,我卻沒有時(shí)間考慮這事。但最近自建立太子以來,遇到事物都要對他教誨曉諭。見他對著飯菜準(zhǔn)備吃飯時(shí),便問他:‘你知道飯是怎樣來的?’回答說:‘不知道。’我說:‘凡是播種、收獲的農(nóng)事都很艱難辛苦,全靠農(nóng)民努力務(wù)農(nóng),不去占用他們勞作的時(shí)間,才常有這樣的飯吃。’看到他騎馬,又問他:‘你知道馬是怎樣來的嗎?’回答說:‘不知道。’我說:‘這是能夠替人代勞的東西,要使他既勞作又得到休息,不耗盡氣力,這樣就可以常有馬騎。’看到他乘船,又問他:‘你知道船是怎樣運(yùn)行的嗎?’回答說:‘不知道。’我說:‘船好比君主,水好比是百姓,水能浮載船,也能推翻船,你不久將做君主了,怎能不畏懼!’看到他在彎曲的樹下休息,又問他:‘你知道彎曲的樹如何能正直嗎?’回答說:‘不知道。’我說:‘這樹雖然彎曲,打上墨線就可以正直成材。做君主的雖然有時(shí)做出一些荒唐的事,但是虛心接受諫諍就可以圣明,這是傅說講的道理,可以對照自己作為鑒戒。’”
唐太宗誨太子文言文啟示
”見物指喻,遇物則誨,隨事寓教“。李世民不僅治國有方,而且教子有方,在封建帝王中尤為難能可貴。
李治無論是吃飯、騎馬、還是在大樹下乘涼,又或者乘船,李世民都會借機(jī)考校他,以此達(dá)到了”情景式教育“,提高了兒子學(xué)習(xí)的興趣,強(qiáng)化了知識的理解。調(diào)動孩子的主觀能動性,讓孩子感悟做人的道理,這才是上上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