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長子受之文言文翻譯及注釋_啟示
【文言文】
蓋汝好學,在家足可讀書作文,講明義理,不待遠離膝下,千里從師。汝既不能如此,即是自不好學,已無可望之理。然今遣汝者,恐汝在家汩于俗務,不得專意。又父子之間,不欲晝夜督責。及無朋友聞見,故令汝一行。汝若到彼,能奮然勇為,力改故習,一味勤謹,則吾猶可望。不然,則徒勞費。只與在家一般,他日歸來,又只是伎倆人物,不知汝將何面目。歸見父母親戚鄉黨故舊耶?念之!念之!“夙興夜寐,無忝爾所生!”在此一行,千萬努力。
【翻譯】
如果你努力學習,在家里就可以讀書寫文章、講求經義,探究名理的學問,就不用遠離父母,千里迢迢地去向老師學習。你既然不能這樣,就是自己不好學,已經不能指望你懂得這個道理了。但是現在讓你出外從師的原因,是擔心你在家里被俗務所影響,不能專心讀書學習。同時,父子之間,我也不希望日夜督促責備你。在家里也沒有朋友和你一起探討,增長見識,所以要讓你外出求學。你要是到了那里,能奮發努力,有所作為,用心改掉以前的環習慣,一心勤奮謹慎,那么我對你還有希望。若不是這樣,則是徒勞費力,和在家里沒什么兩樣,以后回來,又只是不務正業的人,不知道你準備用什么樣的面目來見你的父母親戚同鄉和鄉親朋友呢?記住!記住!“勤奮學習,不要辱沒了父母!”這一次行程,千萬要努力呀!
【注釋】
蓋:如果。
足:足夠。
汩:攪亂,擾亂他,沉沒。
故:因此。
義理:指講求經義、探究名理的學問。
膝下:借指父母。
伎倆:原指不正當的手段,這里是不務正業的意思。
鄉黨:鄉里、家鄉的人。
無忝:不要辱沒。 忝,辱。
作文:寫文章
好:喜好
遣:打發,讓······走
及:趁著。
夙:早晨。
徒:白白地。
【啟示】
朱熹以“窮理、正心、修己、治人”為根本,從為人要“勤、謹”二字著眼,告誡其子要勤學、勤問、勤思、謹起居、謹言談、謹交友,敦厚忠信,見善思齊等 。
朱熹教導兒子珍惜學習機會,對兒子的良苦用心清楚可見;希望兒子改掉舊習,發奮學習,有所作為;語重心長,發人深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