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白堂記文言文翻譯注釋 清白堂記文言文賞析
【文言文】
一日,命役徒芟而辟之,中獲廢井。即呼工出其泥滓,觀其好惡,曰:“嘉泉也”。乃扃而澄之,三日而后汲視。其泉清而白色,味之甚甘,淵然文余,綆不可竭。當(dāng)大暑時(shí),飲之若餌白雪,咀輕冰,凜如也。當(dāng)嚴(yán)冬時(shí),若遇愛日,得陽春,溫如也。其或雨作云蒸,醇醇而渾,蓋山澤通氣,應(yīng)于名源矣。又引嘉賓,以建溪、日鑄、臥龍、龍門之茗試之,則甘液華滋,悅?cè)私箪`。
予愛其清白而有德義,可為官師之規(guī)。因署其堂,曰:“清白堂”。又構(gòu)亭于其側(cè),曰:“清白亭”。庶幾居斯堂,登斯亭,而無忝其名哉!
寶元二年記。
【翻譯】
有一天,我命令衙役清除雜草開辟成平地,(發(fā)現(xiàn))中間有一口廢棄的水井。于是立刻喊來工匠清理出井中的淤泥,觀察這口井的好壞,(工匠)說:“是好泉啊。”于是就將進(jìn)口關(guān)閉,使水中雜質(zhì)沉淀。三天之后取水,看到這泉水清澈而白凈,品嘗井水,(味道)十分甘甜,水深有一丈多,提水沒有窮盡。酷暑的時(shí)候飲用,就像是吃白雪一樣,品嘗著像薄冰一樣的泉水,冰冷爽口。在寒冬時(shí)節(jié),遇上有太陽的日子,這泉水又如同陽春三月,一片溫?zé)帷_@眼泉水或許是雨水降落、云氣蒸騰,上下醇厚,渾然一體,大概是山澤相通,在名源相互呼應(yīng)吧。我又邀請了嘉賓,用建溪、日注、臥龍、云門等地的名茶試這里的泉水,果然甘甜滋潤,品嘗之后,讓人心曠神怡。
我喜愛它的清白和有德義,(它)可以成為官吏們效法的楷模。于是就在這里修建一座廳堂,叫“清白堂”,又要在廳堂的旁邊修建一座亭子,叫“清白亭”。希望我居住在這座廳堂,登上這座亭子的時(shí)候,沒有玷污它的名聲。
寶元二年記載。
【注釋】
芟:清除雜草;
即:立刻;
澄使雜質(zhì)沉淀;
甘:甘甜;
竭:用盡;
餌:吃,吞食;
規(guī):模范,楷模;
署:部署,布置;
忝:污辱、玷污;
【賞析】
文章的主題思想。文章做在“清白”兩字。借“井德”喻“官德”,大力宣揚(yáng)“所守不遷”,即堅(jiān)定信念、堅(jiān)持原則、信守不移;“所施不私”,即清正廉潔、不徇私情。這不啻為當(dāng)時(shí)賄賂成風(fēng)的官場開出了一劑道德修養(yǎng)的良藥,伸張了正氣。
【作者簡介】
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漢族。蘇州吳縣人。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學(xué)家。
范仲淹幼年喪父,母親改嫁長山朱氏,遂更名朱說。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讀及第,授廣德軍司理參軍,迎母歸養(yǎng),改回本名。后歷任興化縣令、秘閣校理、陳州通判、蘇州知州等職,因秉公直言而屢遭貶斥。康定元年(1040年),與韓琦共任陜西經(jīng)略安撫招討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針,鞏固西北邊防。慶歷三年(1043年),出任參知政事,發(fā)起“慶歷新政”。不久后,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貶出京,歷知邠州、鄧州、杭州、青州。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潁州,范仲淹扶疾上任,于途中逝世,年六十四。追贈兵部尚書、楚國公,謚號“文正”,世稱范文正公。
范仲淹政績卓著,文學(xué)成就突出。他倡導(dǎo)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思想和仁人志士節(jié)操,對后世影響深遠(yuǎn)。有《范文正公文集》傳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