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齊賢明察文言文翻譯_注釋_啟示
【文言文】
宋張齊賢,嘗為⒀江南轉運使。一日家宴,一奴竊銀器數件,齊賢于簾下熟⑵視而不問。爾后張齊賢三為宰相,門下奴仆皆得遷⑶,唯此奴不沾祿。奴乘間⑷再拜而告曰:“吾待相公⑸久矣,門下奴皆已得官,相公獨遺⑹吾也?”因泣下不至。齊賢憫然⑺語曰:“予⑻欲不言,爾則怨我。爾憶當年江南日,盜吾銀器數件乎?我懷之三十年,不以告人,爾亦應知也。吾為宰相,進退⑼百官,志在激濁揚清⑽安⑾(怎么)敢薦盜賊為官乎?念⒁汝事我久,今予汝錢三十萬,汝其去⑿吾門下,自擇所安。蓋吾既發汝平昔之事,汝其有愧于吾而不可復留也。”奴震駭,泣拜而去。
【翻譯】
宋朝的張齊賢,曾經擔任江南的轉運使。一天舉行家宴,一個仆人偷了若干件銀器藏在懷里,齊賢在門簾后看見卻不過問。后來,齊賢多次任宰相,他家的仆人很多也做了官,只有那位仆人竟沒有官職俸祿。這個奴仆趁空閑時間跪在齊賢面前說:“我侍候您時間最長,您其他的門客奴仆都已經封官,您為什么唯獨遺忘了我呢?“于是哭泣不停。
齊賢同情地說:“我本來不想說,(但不說,又擔心)你又會怨恨我。你還記得在江南時,你偷盜很多銀器的事嗎?我將這件事藏在心中近三十年沒有告訴過別人,你也應該知道(這件事)。我現在位居宰相,任免官員,激勵賢良,斥退貪官污吏,怎能推薦一個小偷做官呢?看在你侍候了我很長時間,現在給你三十萬銅錢,你離開我這兒,自己選擇一個地方安家吧。因為我既然揭發出你過去的事,你大概有愧于我,不能夠再留下來了。”仆人十分震驚,哭著拜別而去。
【注釋】
⑴轉運使:官職名稱,主管水陸運輸。
⑵熟:反復,仔細
⑶遷:提升
⑷乘間:乘著空閑。
⑸相公:古代對宰相的稱呼。
⑹遺:遺漏 遺忘
⑺憫然:同情的樣子
⑻予:我
⑼進退:任用、罷免、任免
⑽激濁揚清:揭露丑惡,發揚正氣。
⑾安:怎么,難道
⑿去:離開
⒀為:擔任、作為
⒁念:考慮、想到
(15)沾:憑借關系而沾光
(16)文定:張齊賢謚號文定
【寓意】
從這則軼事,不僅表現了張齊賢識人、識才、選才、用才,原則分明,立場堅定;以德為主的用人原則,知人善任;還看到了張齊賢的大度與寬容,“春風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塵”、“宰相肚里能撐船”。張齊賢并沒有戒之以勢,懲之以嚴,罰之以威,棄之以惡,他做的實在是既寬恕又嚴肅。
任何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如果從另外一面解讀,張齊賢做事有點不夠光明磊落。《大學》說:“君子不欺暗室!”。“奴竊銀器數事于懷中,文定自簾下熟視不問”,這有點姑息、縱容甚至有點見死不救。如果在發現家奴的行為異常時,張齊賢能夠在“簾下”或弄點干咳之類的動靜以提示警告家奴,或直言追問家奴意欲何為,只要東西不出張府,家奴就不會做成盜竊罪的事實,若張齊賢當場教育之,也許就能改過,讓盜竊犯罪窒息在萌芽狀態,對于家奴、張齊賢兩者未償不是件好事。
張齊賢對那個家奴三十年不問,不勸,不放,不忘,確實讓人感覺沉悶、憋氣;也許那個家奴并不一定是慣偷,如果經常偷竊張齊賢的家物,張齊賢還豈能留他三十年?從軼事的字里行間,我們可以感覺到,那個家奴其實對張家應該還是比較忠誠的。否則,他在張府恐怕連一天也待不下去。如果張齊賢在這三十年中對家奴進行教育,引導,讓其改邪歸正,也能是“激濁揚清”的另一番寫照。
客觀公正地對待他人的錯誤,多一份理解與關心,指出其錯誤,給人以改正的機會,同時也應未雨綢繆,把他人的錯誤當成自己學習的機會,使自己或身邊的人不再犯類似的錯誤。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人犯錯誤后如何對待?客觀公正地對待,多一分理解、多一分關心,指出其錯誤,給人以改正的機會,同時也應引以為戒,使自己或身邊的人不再犯類似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