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雕神技原文和翻譯 木雕神技閱讀答案和翻譯
【文言文】
商人白有功言[1]:在濼口[2]河上,見一人荷[3]竹簏[4],牽巨犬二。于[5]簏中出[6]木雕美人,高尺余[7],手目轉動,艷妝如生。又以小錦韉[8]被[9]犬身,便令跨座。安置已[10],叱[11]犬疾奔。美人自起,學解馬作諸劇[12],鐙而腹藏,腰而尾贅,跪拜起立,靈變無訛[13]。又作昭君出塞,別[14]取一木雕兒,插雉尾,披羊裘,跨犬從之。昭君頻頻回顧,羊裘兒揚鞭追逐,真如生[15]者。
【翻譯】
商人白有功說:在濼口河上,看見一人背著竹子編的箱子,牽著兩條很大的狗。(他)從背簍里取出木雕美人,高一尺有余,手和眼睛都能轉動,(容貌)裝扮就像活的(一般)。又有用錦緞做的(類似馬)鞍子披在狗的身上,然后就令其跨立坐在上面。布置完畢后,大聲呵斥狗迅速的奔跑。(木雕)美人自己立起,學著松開韁繩,扮演種種馬戲動作,(踩著)鐙藏在(狗)的腹部下,向后折腰(靠)在(狗的)臀部上,(在狗身上)叩拜起立,靈活變化沒有一點差錯。又作昭君出塞的樣子,另外取出一個木雕,(在其身上)插上雉(zhi第四聲)(野雞)尾,(為其)披上羊皮做的裘衣,騎在(另一只)狗上跟隨在(扮昭君的那個木雕)后面。(扮作)昭君(的木雕)頻頻回頭,(穿著)羊裘衣(的木雕在后面)揚鞭追趕,真像是活生生的一樣。
【注釋】
[1]言:說。
[2]濼(luò)口:地名。
[3]荷:肩負著,扛。
[4]竹簏(lù):用竹子編的圓形容器。 可譯為竹簍。
[5]于:從。
[6]出:取出。
[7]余:有余。
[8]韉(jiān):鞍韉,又稱鞍韂,馬鞍子和墊在馬鞍子下面的東西。
[9]被:覆蓋。
[10]已:通“矣”,了。
[11]叱:呵斥、大聲呼喝。
[12]學解馬作諸劇:學著松開韁繩,扮演種種馬戲動作。
[13]訛:差錯。
[14]別:另。
[15]生:活的,活生生。
【賞析】
《木雕神技》用了白描的描寫手法,描寫的重點是木雕的肖像和動作。
【作者簡介】
蒲松齡(1640-1715)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自稱異史氏,現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洪山鎮蒲家莊人。出生于一個逐漸敗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19歲應童子試,接連考取縣、府、道三個第一,名震一時。補博士弟子員。以后屢試不第,直至71歲時才成歲貢生。為生活所迫,他除了應同邑人寶應縣知縣孫蕙之請,為其做幕賓數年之外,主要是在本縣西鋪村畢際友家做塾師,舌耕筆耘,近40年,直至1709年方撤帳歸家。1715年正月病逝,享年76歲。創作出著名的文言文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
【閱讀答案】
1、字詞解釋。
①見一人荷竹簏 ( 擔著,背著 )
②又以小錦韉被犬身 ( 同“披”,蓋,穿 )
③叱犬疾奔 ( 呵斥、大聲呼喝 )
④昭君頻頻回顧 ( 看,回頭看 )
2、下列各句與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B )
例句:披羊裘,跨犬從之
A.于廳事之東北角(《口技》)
B.左臂掛念珠倚之(《核舟記》 )
C.無絲竹之亂耳(《陋室銘》)
D.何陋之有(《陋室銘》)
3、用“/”標出下面句子的兩處朗讀停頓。(2分)
于 簏 中 出 木 雕 美 人
答:于簏中/出/木雕美人。
4、翻譯下列句子。(4分)
(1) 羊裘兒揚鞭追逐,真如生者。
翻譯:(穿著)羊裘衣(的木雕在后面)揚鞭(在后面)追趕,真像是活生生的人一樣。
5、《木雕神技》中 “木雕神技”之“神”有哪些表現?(用原句或自己的話回答)
答:①手目轉動,艷妝如生。②美人自起,學解馬作諸劇,鐙而腹藏,腰而尾贅,跪拜起立,靈變無訛。③昭君頻頻回顧,羊裘兒揚鞭追逐,真如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