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蜃化石文言文翻譯 蛇蜃化石文言文閱讀答案
《蛇蜃化石》是北宋時期沈括的一則筆記,這則筆記記述了澤州發現的蛇蜃化石。
【文言文】
治平中,澤州人家穿井,土中見一物,蜿蜒如龍蛇狀,畏之不敢觸。久之,見其不動,試摸之,乃石也。村民無知,遂碎之。時程伯純為晉城令,求得一段,鱗甲皆如生物。蓋蛇蜃所化,如石蟹之類。
【翻譯】
治平年間,澤州有人家挖井,在土中發現一個東西,蜿蜒曲折像龍蛇的形狀,人們害怕它,不敢觸摸。過了很久,見它不動,就試著去觸摸它,原來是石頭。村里人缺乏知識,就把它敲碎了。當時程伯純擔任晉城縣令,取得一段,石上的鱗甲都和活的生物一樣。這大概是由蛇、蜃所變化的,如同螃蟹變成石蟹那樣。
【注釋】
(1)治平:宋英宗年號
(2)澤洲:今山西晉城一帶
(3)程伯純:宋代人,生平事跡不詳。
(4)蜃:傳說中一種像蛇而又有角的動物。蜃,音shèn。
(5)久之:過了很長一段時間
(6)其:代詞,指土中一物
(7)乃:原來是
(8)遂:于是
【賞析】
《蛇蜃化石》記述了澤州發現的蛇蜃化石。這種化石形狀“蜿蜒如龍蛇”、“鱗甲皆如生物”,從文中描述的情況來看,應當是一種古爬行動物的化石。遠在數億年以前的地質古生代,我國北部曾經是氣候溫和而又濕潤的地方,那里生長著茂密的古代喬木,也棲息著各類爬行動物。后來,地殼變遷,氣候轉寒,許多動植物不能適應這一變化,于是相繼消亡了。一部分遺骸被埋葬到地殼深處,成為后來人們所見到的化石。澤州發現的那段化石應當是那一時期的遺物。
【作者簡介】
沈括(1031—1095),字存中,號夢溪丈人,漢族,浙江杭州錢塘縣人,北宋政治家、科學家。沈括出身于仕宦之家,幼年隨父宦游各地。嘉祐八年(1063年),進士及第,授揚州司理參軍。宋神宗時參與熙寧變法,受王安石器重,歷任太子中允、檢正中書刑房、提舉司天監、史館檢討、三司使等職。元豐三年(1080年),出知延州,兼任鄜延路經略安撫使,駐守邊境,抵御西夏,后因永樂城之戰牽連被貶。晚年移居潤州(今江蘇鎮江),隱居夢溪園。紹圣二年(1095年),因病辭世,享年六十五歲。
【閱讀答案】
1、字詞解釋
(1)久之 (過了很長一段時間)
(2)乃石也 (原來是)
(3)遂碎之 (于是)
2、用現代漢語翻譯以下句子。
(1)畏之不敢觸
翻譯:人們害怕它,不敢觸摸。
(2)蓋蛇蜃所化,如石蟹之類
翻譯:這大概是由蛇、蜃所變化的,如同螃蟹變成石蟹那樣。
3、村民開始見到化石時“畏之不敢觸”是什么原因?
答:此物像龍蛇一樣,蜿蜒曲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