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維《人間詞話·不可濫用代字》經典解讀
王國維《人間詞話·不可濫用代字》經典解讀
不可濫用代字
沈伯時《樂府指迷》云:“說桃不可直說破桃,須用‘紅雨’‘劉郎’等字。詠柳不可直說破柳,須用‘章臺’‘灞岸’等字。”若惟恐人不用代字者。果以是為工,則古今類書具在,又安用詞為耶?宜其為《提要》所譏也。
此節王國維的口氣松了,不可濫用代替字。
不可濫用,也就包含了用的可能性,可用的合理性。
此節提到,沈伯時《樂府指迷》云:“說桃不可直說破桃,須用‘紅雨’‘劉郎’等字。詠柳不可直說破柳,須用‘章臺’‘灞岸’等字。”
這本書說,桃要用“紅雨”“劉郎”替代,說柳樹要用“章臺”“灞岸”來替代。
真是榆木腦袋,即便如何追求詞的含蓄和內斂,也不至于如此迂腐。
“紅雨”指的是桃花零落,一地花瓣,就像是下了一場“紅雨”。不可完全替代桃花之態,萬一是“桃之妖妖,灼灼其華”呢,豈不自相矛盾了啊?
“劉郎”是指劉郎上山砍柴,在路上餓了,就吃桃子,后來就遇到了仙女。這里把“劉郎”
作為桃花之替代,也太武斷了一點吧。
“章臺”指的是長安章臺街上一名姓柳的歌女,怎么通指柳樹?
“灞岸”是長安灞橋,唐朝人送別之地,雖說是折柳送別,但是在古代,哪里送別又不是折柳呢?
所以《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批評沈伯時說:“其意欲避鄙俗,而不知轉成涂飾,亦非確論。”
“涂飾”就是為了追求與眾不同,而故意裝扮,反而把之前真實的美也破壞了。
就是說,這個一門心思追求含蓄,所謂的不可說破的人,其實是一個偏執狂,不同事物,用一些固定字詞替代,就是涂飾、呆板、做作了,蠢笨之極。
【注】
《樂府指迷》,南宋沈義父撰,沈字伯時。
《四庫提要·集部·詞曲類二》沈氏《樂府指迷》條:“又謂說桃須用‘紅雨’‘劉郎’等字,說柳須用‘章臺’‘灞岸’等字,說書須用‘銀鉤’等字,說淚須用‘玉箸’等字,說發須用‘絳云’等字,說簟須用‘湘竹’等字,不可直說破。其意欲避鄙俗,而不知轉成涂飾,亦非確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