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平公炳燭而學(xué)文言文翻譯、注釋、道理
【文言文】
晉平公⑴問于師曠⑵曰:“吾年七十,欲⑶學(xué),恐已暮矣⑷。”師曠曰:“何⑸不炳燭乎?”平公曰:“安有⑹為人臣而戲其君乎?”師曠曰:“盲臣⑺安敢(14)戲其君乎?臣聞之:少而好⑻學(xué),如日出之陽⑼;壯⑽而好學(xué),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xué),如炳燭之明⑾。炳燭之明,孰與昧行乎⑿?”平公曰:“善哉⒀!”
【翻譯】
晉平公問師曠說,“我年紀七十想要學(xué)習(xí),恐怕已經(jīng)晚了。”師曠回答說:“為什么不點燃蠟燭學(xué)習(xí)呢?”平公說:“哪有做臣子的戲弄他的君王的呢?”師曠回答說:“我怎敢戲弄我的君主呢?我聽說過:年少時喜歡學(xué)習(xí),就像是太陽剛剛出來時的陽光;壯年時喜歡學(xué)習(xí),就像是正午時的光芒;老年時喜歡學(xué)習(xí),就像是點燃蠟燭照明一樣。點燃蠟燭照明和摸黑走路比哪個更好呢?”平公說:“說得好啊!”
【注釋】
(1)晉平公:春秋時晉國的國君。
(2)師曠:名曠,因為他是盲音樂師,世稱"師曠"。
(3)欲:想要。
(4)已:副詞,已經(jīng)。暮:晚。
(5)何:為什么。炳燭:點燃蠟燭(學(xué)習(xí))。炳,<動詞>點燃。乎:呢。
(6)安有:哪有。安:怎么。為人臣:做臣子的。戲:戲弄,開玩笑。
(7)盲臣:師曠是盲人,故自稱是“盲臣”。
(8)好:喜歡,喜好。
(9)陽:陽光。
(10)壯:壯年,古人三十歲以上為壯年。
(11)炳燭之明:點燃蠟燭照明。
(12)孰與昧行乎:比摸黑走路哪個好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摸黑走路。孰與:比哪個
(13)善哉:說得好啊。善:好,對。
(14)安敢:怎敢。
【道理啟示】
文中的晉平公年欲七十想要學(xué)習(xí),恐怕為時已晚,而師曠卻勸他炳燭而學(xué)。接著師曠又打了三個比喻,年少時喜歡學(xué)習(xí),好像是太陽剛剛出來時的陽光;壯年時喜歡學(xué)習(xí),好像是正午的陽光,老年時喜歡學(xué)習(xí),好像是點燃蠟燭照明時的光亮。師曠很巧妙地點明老年時讀書雖然趕不上少年和壯年時,但與摸黑走路相比較,還是好得多。從而成功地說服了晉平公,達到了勸學(xué)的目的。
《晉平公炳燭而學(xué)》告訴我們的道理是,不要因為年老而放棄學(xué)習(xí),人要活到老學(xué)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