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橋夜泊古詩帶拼音版注音版_張繼古詩
《楓橋夜泊》是唐代詩人張繼的作品。
楓橋夜泊古詩注音版
楓fēng橋qiáo夜yè泊bó
月yuè落luò烏wū啼tí霜shuāng滿mǎn天tiān , 江jiāng楓fēng漁yú火huǒ對duì愁chóu眠mián 。
姑gū蘇sū城chéng外wài寒hán山shān寺sì , 夜yè半bàn鐘zhōng聲shēng到dào客kè船chuán 。
楓橋夜泊古詩帶拼音版
fēng qiáo yè bó
楓橋夜泊
yuè luò wū tí shuāng mǎn tiān , jiāng fēng yú huǒ duì chóu mián 。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gū sū chéng wài hán shān sì , yè bàn zhōng shēng dào kè chuán 。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楓橋夜泊古詩翻譯
月亮已落下烏鴉啼叫寒氣滿天,對著江邊楓樹和漁火憂愁而眠。
姑蘇城外那寂寞清靜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鐘的聲音傳到了客船。
楓橋夜泊古詩注釋
⑴楓橋:在今江蘇省蘇州市虎丘區楓橋街道閶門外。有人說“楓江古為封江”、“楓橋舊作封橋”(宋周遵道《豹隱紀談》),也有人說,“舊把此橋誤作封橋,到王珪才改正為楓橋”(《吳郡圖經續記》),還有人說,“本為封江、封橋,王珪改封為楓,人們震懾權勢,只得趨附”。夜泊:夜間把船停靠在岸邊。
⑵烏啼:一說為烏鴉啼鳴,一說為烏啼鎮。霜滿天:霜,不可能滿天,這個“霜”字應當體會作嚴寒;霜滿天,是空氣極冷的形象語。
⑶江楓:一般解釋作“江邊楓樹”,江指吳淞江,源自太湖,流經上海,匯入長江,俗稱蘇州河。另外有人認為指“江村橋”和“楓橋”。“楓橋”在吳縣南門(閶闔門)外西郊,本名“封橋”,因張繼此詩而改為“楓橋”。柯繼承等指出,“唐以前早先楓橋稱作封橋,吳語封、楓同音,以封橋誤為楓橋,因河邊有經霜紅葉樹之故。根據張詩所表明的物候及月相分析推算,張詩當作于農歷十月深秋時分,江南水邊多植烏桕之類樹木,經霜葉紅,古人詩中多混作為‘楓’。故江楓,是泛指江邊的紅葉類樹,不必是楓。”漁火:通常解釋,“魚火”就是漁船上的燈火;也有說法指“漁火”實際上就是一同打漁的伙伴。《全唐詩》“漁火”作“漁父”。對愁眠:伴愁眠之意,此句把江楓和漁火二詞擬人化。就是后世有不解詩的人,懷疑江楓漁火怎么能對愁眠,于是附會出一種講法,說愁眠是寒山寺對面的山名。
⑷姑蘇:蘇州的別稱,因城西南有姑蘇山而得名。寒山寺:在楓橋附近,始建于南朝梁代。相傳因唐代僧人寒山、拾得曾住此而得名。在今蘇州市西楓橋鎮。本名“妙利普明塔院”,又名楓橋寺;另一種說法,“寒山”乃泛指肅寒之山,非寺名。寺曾經數次重建,現在的寺宇,為太平天國以后新建。寺鐘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被日本人運走,下落不明。
⑸夜半鐘聲:當今的佛寺(春節)半夜敲鐘,但當時有半夜敲鐘的習慣,也叫“無常鐘”或“分夜鐘”。宋代文學家歐陽修曾提出疑問表示:“詩人為了貪求好句,以至于道理說不通,這是作文章的毛病,如張繼詩句‘夜半鐘聲到客船’,句子雖好,但那有三更半夜打鐘的道理?”可是經過許多人的實地查訪,才知蘇州和鄰近地區的佛寺,有打半夜鐘的風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