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書有感古詩帶拼音版注音版
《觀書有感二首》是宋代學(xué)者朱熹的組詩作品。
觀書有感古詩注音版
觀guān書shū有yǒu感g(shù)ǎn二èr首shǒu
其qí一yī
半bàn畝mǔ方fāng塘táng一yī鑒jiàn開kāi , 天tiān光guāng云yún影yǐng共gòng徘pái徊huái 。
問wèn渠qú那nà得dé清qīng如rú許xǔ ? 為wèi有yǒu源yuán頭tóu活huó水shuǐ來lái 。
其qí二èr
昨zuó夜yè江jiāng邊biān春chūn水shuǐ生shēng , 艨méng艟chōng巨jù艦jiàn一yī毛máo輕qīng 。
向xiàng來lái枉wǎng費(fèi)fèi推tuī移yí力lì , 此cǐ日rì中zhōng流liú自zì在zài行háng 。
觀書有感古詩帶拼音版
guān shū yǒu gǎn èr shǒu
觀書有感二首
qí yī
其一
bàn mǔ fāng táng yī jiàn kāi , tiān guāng yún yǐng gòng pái huái 。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
wèn qú nà dé qīng rú xǔ ? wèi yǒu yuán tóu huó shuǐ lái 。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qí èr
其二
zuó yè jiāng biān chūn shuǐ shēng , méng chōng jù jiàn yī máo qīng 。
昨夜江邊春水生,艨艟巨艦一毛輕。
xiàng lái wǎng fèi tuī yí lì , cǐ rì zhōng liú zì zài háng 。
向來枉費(fèi)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觀書有感古詩翻譯
其一
半畝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鏡子一樣展現(xiàn)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都在鏡子中一起移動。
要問為什么那方塘的水會這樣清澈呢?是因?yàn)橛心怯啦豢萁叩脑搭^為它源源不斷地輸送活水啊。
其二
昨天夜里江邊漲起了陣陣春潮,巨大的艦船輕盈得如同一片羽毛。
觀書有感古詩賞析
從題目看,這兩首詩是談“觀書”體會的,意在講道理,發(fā)議論。弄不好,很可能寫成“語錄講義之押韻者”。但作者寫的卻是詩,因?yàn)槭菑淖匀唤绾蜕鐣钪胁蹲搅诵蜗螅屝蜗蟊旧韥碚f話。
第一首詩是抒發(fā)讀書體會的哲理詩,描繪事物本身感性的形象時,又蘊(yùn)涵了理性的東西。“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半畝的“方塘”不算大,只有半畝地的一個方方的池塘,但它像一面鏡子那樣地澄澈明凈,“一鑒”的“鑒”,就是“鏡”,照人的鏡子,“鏡”和“鑒”是一個意思。“半畝方塘”像一面鏡子那樣打開了。“半畝方塘”雖然不算大,但它卻像一面鏡子那樣地澄澈明凈,“天光云影”都被它反映出來了。閃耀浮動,情態(tài)畢見。作為一種景物的描寫,這也可以說是寫得十分生動的。這兩句展現(xiàn)的形象本身就能給人以美感,能使人心情澄凈,心胸開闊。這一種感性的形象本身,它還蘊(yùn)涵著一種理性的東西。很明顯的一點(diǎn)是,“半畝方塘”里邊的水很深、很清,所以它能夠反映“天光云影”;反之,如果很淺、很污濁,它就不能反映,或者是不能準(zhǔn)確地反映。
詩人正是抓住了這一點(diǎn)作進(jìn)一步的挖掘,寫出了頗有哲理的三、四兩句:“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問渠”的“渠”,不是“一渠水”的“渠”,它是一個代詞,相當(dāng)于“它”,“問渠”就是“問它”。在這個地方“它”指代的是“方塘”。詩人并沒有說“方塘”有多深,第三句詩里邊突出了一個“清”字,“清”就已經(jīng)包含了“深”。因?yàn)樘了绻麤]有一定的深度的話,即使很“清”也反映不出“天光云影共徘徊”的情態(tài)。詩人抓住了塘水“深”而且“清”,就能反映“天光云影”的特點(diǎn)。但是到此詩人并沒有結(jié)束,他進(jìn)一步地提出了一個問題。“問”那個“方塘”“那得清如許?”問它為什么這么“清”,能夠反映出“天光云影”來。而這個問題孤立地看這個“方塘”的本身沒有法子來回答。詩人于是放開了眼界,從遠(yuǎn)處看,終于,他看到了“方塘”的“源頭”,找到了答案。就因?yàn)椤胺教痢辈皇菬o源之水,而是有那永不枯竭的“源頭”,源源不斷地給它輸送了“活水”。這個“方塘”由于有“源頭活水”的不斷輸入,所以它永不枯竭,永不陳腐,永不污濁,永遠(yuǎn)“深”而且“清”。“清”得不僅能夠反映出“天光云影”,而且能夠反映出“天光”和“云影”“共徘徊”這么一種細(xì)致的情態(tài)。這就是這一首小詩所展現(xiàn)的形象和它的思想意義。
第二首詩也是借助形象說理的詩。它以泛舟為例,讓讀者去體會與學(xué)習(xí)有關(guān)的道理。“昨夜江邊春水生,艨艟巨艦一毛輕”,其中的“艨艟”也寫作“蒙沖”。因?yàn)椤白蛞埂毕铝舜笥辏敖叴核保f溪千流,滾滾滔滔,匯入大江,所以本來擱淺的“艨艟巨艦”,就如羽毛般那浮了起來。“向來枉費(fèi)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說往日舟大水淺,眾人使勁推船,也是白費(fèi)力氣,而此時春水猛漲,巨艦卻自由自在地飄行在水流中。詩中突出春水的重要,所蘊(yùn)含的客觀意義是強(qiáng)調(diào)藝術(shù)靈感的勃發(fā),足以使得藝術(shù)創(chuàng)作流暢自如;也可以理解為創(chuàng)作藝術(shù)要基本功夫到家,則熟能生巧,駕馭自如。這首詩很可能是作者苦思某個問題,經(jīng)過學(xué)習(xí)忽然有了心得后寫下來的。
《觀書有感二首》所蘊(yùn)含的道理屬于美學(xué)原理范疇,其一首的說理角度是欣賞美,其二首的說理角度是創(chuàng)作美,這種美學(xué)原理是帶有一定普適性的。例如:如果讀者拋開詩歌本身的描述對象,完全可以把這種道理引申開來。比如,如果將“書”理解為“書本”,而且書本的內(nèi)容不是泛泛的包括諸如醫(yī)書、哲學(xué)書、史書、科技書等等,而是僅僅就文學(xué)內(nèi)容諸如詩詞曲賦散文等等體現(xiàn)文學(xué)藝術(shù)美的方面,那么,也可以認(rèn)為“源頭活水”表達(dá)了“不竭的文思”,而“一夜春潮”則表達(dá)了“文思勃發(fā)”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