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九欲往南山馬上口號與別/留別王維/送崔九全詩拼音版、意思及賞析_唐代裴迪
《崔九欲往南山馬上口號與別/留別王維/送崔九》由唐代裴迪所創(chuàng)作。以下是崔九欲往南山馬上口號與別/留別王維/送崔九全詩拼音版、意思及賞析,歡迎閱讀。
全詩原文
歸山深淺去,須盡丘壑美。
莫學(xué)武陵人,暫游桃源里。
全詩意思
你若要?dú)w山無論深淺都要去看看;
山巒溝壑清凈秀美要盡情地賞玩。
千萬別學(xué)陶淵明筆下那個武陵人,
只在桃花源游了幾天就匆匆出山。
全詩注釋
武陵人:指陶潛《桃花源記》的武陵漁人。
創(chuàng)作背景
崔九曾與王維,作者同隱于終南山,從作者這首送崔九歸山的詩中看得出來,崔九大約不大愿意再隱居下去了,于是有了作者的這一番勸勉。
全詩賞析
《送崔九》大約作于唐玄宗后期。那時政治腐敗,社會黑暗,于是一些知識分子選擇隱居林,過與世隔絕的生活。崔九曾與王維共同隱于終南山,。從這首詩的內(nèi)容來看,是由于崔九不大愿意再繼續(xù)隱居下去,所以詩人寫詩寄給他加以勸勉。
第一句交代崔九歸隱山林,首句詩人便交代崔九歸隱山林的情況。詩人所處的年代已經(jīng)是唐朝的中期,大唐的繁盛時期已經(jīng)成了過眼云煙,現(xiàn)下當(dāng)局,政治黑暗,社會腐朽,很多人有志不得伸,抱負(fù)無法實(shí)現(xiàn),于是便選擇歸隱山林,這里寫的便是這首詩所寄之人一崔九,歸隱山林的狀況?!吧顪\”一詞也為下文埋下了伏筆,暗示著崔九歸隱山林歸得“淺”,心志不夠堅(jiān)定。
第二句寫要飽覽秀美的山川美景。承接上一句,寫到這次歸山,不論深淺,一定要去好好地欣賞這山林之間的美景。歸隱的山林生活與世俗的生活是兩種對立的生活,忘情山水之間,飽覽大自然的山川秀麗之美,也就意味著,對世俗生活的放棄。在大自然的山水之同,培養(yǎng)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品質(zhì)。在這里,詩人的規(guī)勸之意,已經(jīng)隱隱顯現(xiàn)。
第三句寫詩人勸勉崔九不要像武陵人那樣?!拔淞耆恕笔侵柑諟Y明《桃花源記》中的誤入桃花源的主人公式人果說前兩句,詩人對九的規(guī)還是合蓄的,用么這句的規(guī)勸之意已經(jīng)很明顯了,直接說不要學(xué)《桃花源記》里的武陵人。因?yàn)樘諟Y明《桃花源記》中的武陵人,找到了桃花源卻輕易地放棄了那里怡然自得的生活,又回歸到了世俗中來。詩人對這種做法是不認(rèn)同的,因此,他在這里直接勸勉友人不要學(xué)桃源武陵人,既然在山水之間找到了生活的樂趣,就要一直延續(xù)下去。
第四句寫武陵人只是在桃花源逗留了幾天,這里寫武陵人只在桃花源里游歷了幾天,實(shí)際上,詩人是在暗示崔九歸隱山林的時間還不長,就不想再隱居下去,依然留戀著世俗的生活。前面寫到讓崔九在山林中陶冶性情,既然在山水之找到了生活的理趣,那就不要再塵世的事情所羈絆,一心一意地過這種歸隱山林的生活。詩人一方面表達(dá)了對隱居生活的青
定;另一方而也暗合著對現(xiàn)實(shí)生活的不滿,借對友人的勸勉也表達(dá)了自已的心意。
這是一首勸勉詩,詩人勸勉崔九既然要隱居,就一定要意志堅(jiān)定,不能夠三心二意,忘卻世俗的功名利祿,以山林為家。語言雖淺白通俗,但是含意卻頗為深刻。
本文“崔九欲往南山馬上口號與別/留別王維/送崔九全詩拼音版、意思及賞析_唐代裴迪”由文言文之家(www.wywzj.cn)整理,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