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訓傳家:中國文化的根基與傳承
【3300】良訓傳家:中國文化的根基與傳承
(韓昇著,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萬字,2017年6月第1版,39元)
△本書跳脫出以個別古代家訓為主的說教式或文字釋讀式的寫作方法,而將中國古代家訓中的精髓提煉出來,將重要的家訓內容與歷史人物、典故融為一體,點面結合、寓理于情。共6個部分:①古代家族何以傳承;②寓教于樂,潤物細無聲的引導;③咬得菜根,百事可做;④君子務本:品德、胸懷、見識與才干;⑤以此為足,即事不敗;⑥內外兼修:讀書與交友。
○曾家自曾國藩兄弟以下,190多年間,涌現240多位有名望的人才,沒有出現過紈绔子弟或敗家子。梁啟超九位兒女中,有三位院士,另外幾位也是著名的學者、專家,成為眾人交口稱贊的家庭。
○張之洞《勸學篇·序》:“世運之明晦、人才之盛衰,其表在改,其里在學”。
○劉邦給兒子(惠帝)留下的最寶貴的錦囊妙計是好好讀書。
○霍氏家庭的破敗,給人兩方面的教訓。從大的方面來講,權力不可私有,千萬不要將它當作財寶。企圖永遠竊據。從小的方面來講,為人從小就要懂得廉潔、低調、勤儉,切莫驕奢。
○要內外兼修、順應時代,與時俱進,讓子女一代代成為時代的弄潮兒,才能保持家族長盛不衰。
○英文總共26個字母,記住了就能拼寫出所有的詞語,而漢語學習至少要掌握5000個漢字才能較好地表達思想。別人學26個字母,我們則要學習5000個漢字,兩百多倍的負擔。
○溺愛是一副慢性毒藥。
○德隨量進,量由識長。
○“德者才之主,才者德之奴”。
○明·洪應明:處世讓一步為高,退步即進步的張本。待人寬一分是福,利人是利己的根基。
○終身讓路,不枉百步;終身讓畔,不失一段。
○孔子說治理好國家需要三個方面:足食、足兵、足信。
○王安石:“自古驅民在信誠,一言為重百金輕”。
○于右任:“造物所忌者巧,萬類相感以誠”。
○“德行廣大而守以恭者榮,土地博裕而守以儉者安,祿位尊盛而守以卑者貴,人眾兵強而守以畏者勝,聰明睿智而守以愚者益,博聞多記而守以淺者廣。此六守者,皆謙德也”。
○一個沒有文化的民族是愚昧的,一個不讀書的人內心干涸孤苦,而改變命運依靠的是智慧。
○讀書改變氣質。
○人的一生是一個不斷超越自我的過程。
○真正的教育應該教人如何思考問題和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讀書應該啟發人的心智。
○心純則志遠,名利淡則智慧出,無用乃大用。
○孔子認為君子要做到: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
(2017年11月23日下午4:40閱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