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觀潮》說課稿教學程序
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觀潮說課稿教學程序篇一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識字教學要將兒童熟識的語音因素作為主要材料,同時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注重教給識字方法,力求識用結合。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本課采用個性化教學,以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展開教學,通過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生字。該設計本著充分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本著讓學生獨立識字取代教師分析的宗旨,以學生自己的感性體驗取代整齊劃一的理解指導。整個過程為張揚學生個性,激發學生靈性服務。
1、認識“蜻、蜓”等14個生字,提高學生自主識字的能力。會寫“螞、蟻”兩個字,能按筆順規則用硬筆書寫,做到間架結構合理。
2、通過在閱讀、游戲中識字,指導學生認識本課生字,提高識字能力。
3、激發學生識字興趣,使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
1、教學重點:
(1)認識9個生字。會寫8個字。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成語,體會其中的韻律感。
2、教學難點:
結合各種教學形式激發學生對成語的興趣,感知成語所特有的表達優勢,鼓勵他們在平時多積累、多運用。
教學課件、磁條黑板、動物圖畫、吸鐵石。
(一)談話導入,激發情趣
2、師:快看,我們已經到了動物世界了!(出示課件:動物圖)這么多可愛的小精靈,你們都認識嗎?讓我們去和它們打招呼吧!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
(二)出示圖片,認讀字詞
2、多可愛的夏天呀,(點擊)咦,小動物呢?怎么都不見了?哦,原來它們都飛到兒歌里面去了。(出示兒歌)
3、請同學們打開書,仔細讀讀兒歌,注意讀準字音、字詞,讀通句子。把藏起來的小動物的名字用橫線畫出來,并大聲多讀幾遍。
4、老師把你們要找的小動物都給列在了屏幕上,看看自己都找到了嗎?(出示小動物的名字,帶拼音)
5、去拼音,開小火車讀。
6、認識“蟲字旁”
(1)同學們,仔細觀察這些字,它們有什么相同的嗎?
(2)那你們知道這些蟲子旁的字都和什么有關嗎?
師總結:有“蟲字旁”的字,一般和動物有關,或和蟲子有關。
7、(點擊課件)
(三)再讀課文,了解句意。
1、過渡語:瞧,我們不僅會讀、會認詞語,還認識了蟲字旁的小動物呢!那夏天里的這些小動物都喜歡做些什么呢?師:課本中的這首兒歌,說的就是這些小動物的事!現在,老師來讀讀課文,請大家認真看書,用心聽老師讀,邊聽邊想你從課文中知道了什么?(課件再次出示兒歌)
2、(1)下面請同學們告訴老師,你從課文中知道了什么?
(2)師:點擊課件:看到大屏幕上,請你說一說,小動物在哪里做什么?按照老師剛才的樣子說一說,你還知道了什么?(師相機在課件上和黑板上出示剩下的動物名、地點、活動)
3、過渡語同學們,你們瞧,仔細看看黑板和大屏幕,再對照我們的課文,你發現了什么?生:這個和我們的課文很像。
(1)現在,讓我們合作讀讀兒歌。看著大屏幕,老師讀動物名,男同學讀動物的活動地點,女同學讀動物的活動。看看我們合作得怎么樣。
師:蜻蜓…男生:半空…女生:展翅飛
師:蝴蝶…
(2)現在我們換一換,男同學讀動物名,女同學讀地點,老師來讀動物的活動。
(四)做游戲,鞏固課文內容
1、過渡語師:接下來我們讓放松放松,和小動物們一起做游戲吧!
2、師:看,小蜻蜓飛來了,它讓同學們和它一起展翅飛!大家來表演表演,做一做展翅飛的動作!(出示課件:小蜻蜓飛來了)
3、現在你們知道了什么叫展翅飛嗎?
4、接下來,讓我們繼續和動物們玩游戲吧!瞧,大屏幕上小蚯蚓帶來了自己的宮殿,想一想,猜一猜,蚯蚓的宮殿里是怎樣的?會有哪些東西?看看誰的腦筋動得快!
(五)猜謎語,寫字指導
1、下面,老師要給大家出個謎語,猜猜看這是一只什么動物?“個子不大,能量不小,團結互助,勇敢勤勞,能啃骨頭,會挖地道,行軍作戰,井井有條。”(打一動物)請一個同學來回答!
3、那就跟老師一起來學習寫著兩個字吧!
4、出示“螞、蟻”課件。同學們先來觀察這兩個字,他們是什么結構?
5、再仔細看看,螞、蟻這兩個字左邊的樣子是不是很窄?右邊很胖?這是左收右放,注意“蟻”字的右邊“義”的筆順是“點—撇—捺”。
6、下面第一遍先看老師來寫螞、蟻這兩個字!
7、下面,你們自己也來練習吧把螞、蟻兩個字端端正正地寫在書簽上的田字格中,看看誰的書簽做得最漂亮!開始吧!注意執筆姿勢和坐姿,要做到──頭正、肩平、身直。
(六)唱兒歌,總結課文。
同學們,我們今天不僅學了字,認了詞,還學會了背課文呢!接下來,讓我們用《閃閃的星星》來唱文中的兒歌吧!
《動物兒歌》教學反思之二
《動物兒歌》位于本冊第二個識字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是一首充滿童趣的兒歌,介紹了6種小動物的生活習性,教材還配有生動有趣的彩圖,展現了動物活動美好快樂的畫面。兒歌中的小動物一半是昆蟲,本課要求認識的生字中也有六個是蟲字旁的字,而且是左形右聲的形聲字,應在教學中引導學生了解形聲字的特點,有效識記生字。兒歌的特點是有節奏,有韻律,本課兒歌每一句都是以“誰在哪里干什么”的結構組成的,因此應引導學生在多種形式的朗讀中感受兒歌的節奏和韻律,培養學生的語感。
一、集中識字與隨文識字有機結合。
本課的識字任務是12個,根據文本特點將其分為蟲字旁的形聲字和其他生字兩部分進行分類教學。在教學中,我先讓學生結合生動有趣的圖片認識動物,發現蟲字旁的形聲字的造字特點,并以此為出發點習得了識字方法;再結合多種形式朗讀兒歌,落實其他的識字教學任務,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樹立了歸類識字的意識。隨文識字時,漢字在文本中時而跳脫,時而融進有趣的語句,深深吸引著學生的興趣,提高了識字課的效率。
二、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
低年級教學應從學生的興趣出發設計符合年齡特點的識字游戲與朗讀活動。因此,在上課伊始,我利用蝌蚪、蚯蚓的謎語導入,學生的情緒一下子被調動起來,字謎的謎底是即將學習的動物名稱,這一環節的設計是對生字預習的一個拓展,一方面預習了即將學習的生字,另一方面激發學生興趣,將游戲導入一年級語文課堂中,它不但能使學生們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而且能夠活躍課堂氣氛,在豐富多彩的游戲中讓學生感受語文并喜歡上語文,從而達到“玩與學”相結合的目的,激發孩子興趣和表達欲望;在學習生字過程中,以多種朗讀活動為載體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在指導寫字環節中,采用通俗易懂的編歌訣方法讓學生輕松掌握寫字要領,進而促進學生語文能力的提升。
教學不足:
雖然準備地較為充分,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還是存在不足。
1、時間掌握不充分
在本堂課的教學過程中,由于之前的教學環節過于順利,導致時間富余,在寫字環節時間還有多,因此在整節課的過程中,寫字教學占的比例過于大。
2、教學語言過于平淡
這節課中,雖然我始終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課堂,但是仍舊缺少聲情并茂、津津有味地朗讀。我的教學語言比較平淡,起伏不大。
觀潮說課稿教學程序篇二
今天學習了潘麗娟老師執教的寫字課《用楷書寫一段話》。這節課從整體上看,在教學內容、教學設計、組織形式都體現了較新的教學理念,教學思路清晰,目標明確,教學中能基本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培養學生分析研究的學習能力。應該說,這是一堂較成功的寫字教學課。
本節課的亮點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本節課的一點不足:
課堂氣氛調節把握不夠,學生和老師的交流互動簡單.
總之,潘麗娟老師執教的這節課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教學模式,突破傳統的知識傳授和單純的技能訓練,把學生從被動的接受學習中解脫出來,是一堂新課程標準下較成功的寫字教學課。
觀潮說課稿教學程序篇三
今天有幸觀摩了楊老師的《香菱學詩》一課,更是對紅樓中那一位不起眼的女子——香菱,有了新的認識。
《香菱學詩》一文選自人教版教材初中語文九年級上冊第五單元是一篇自讀課文,本單元所選的內容是古代長篇小說中幾個有名的片段,基于初三學生有了二年學習小說的經驗與方法,所以本單元的教學目地是進一步引發學生閱讀此類小說的興趣,培養學生對古代文化的熱愛。如何指導學生學好這篇課文,實現由“教到不教”,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是一個關鍵。
作為紅樓中的一個苦命的女子,香菱文化底子不深,但她學詩終于取得成功,課文中著重描寫了她的苦吟,但苦吟不是她取得成功的唯一原因,對此,教師應結合她學詩的全過程,作廣泛而深入的探究,以便從中獲取有益的啟迪。
對此,楊聰老師就把握得十分到位:
在學習目標的制定上,整堂課聽下來,楊老師立足于讓學生整體把握文章的故事情節,學會作者以多種手法刻畫人物形象及香菱成功的原因。一系列環節的設計、創設后,達到讓學生完成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目標,即通過學習本文,加深對《紅樓夢》藝術成就的了解,不斷提高學生的文學修養。楊老師該課目標的設置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即整體感知——局部思維——遷移拓展,根據本單元的教學目標,本人認為是符合學生實際的。
楊聰老師的課堂給我的感覺是兩個字——“充實”。
首先是教學資源的充實。不是為了一篇《香菱學詩》而進行教學,在課堂中,他能夠與原著相結合,因勢利導。能根據學生的學情對教材進行組織與處理,使教材成為學習過程的重要,卻不是唯一的資源。比如講到了黛玉的情、香菱的執著之后,馬上切入到曹雪芹先生寫《紅樓夢》與香菱學詩的共通,由此及彼,讓學生對曹雪芹著文時的心緒有了新的體悟。
其次是教學策略的充實,即多樣化和科學性。楊聰老師一眼看去,給人第一印象就是一個值得信賴、具有親和力的儒師。博學,在整堂課上處處可見。幽默,比如在講解香菱的可愛時,為了讓學生能夠體會,就教學生去搖頭晃腦地去讀。并且自己帶頭,故作出一副“傻””樣,憨態可掬。學生們忍俊之余,加以效仿,無形中與教師的距離大大縮小,與香菱的情感共鳴則大大加強。這樣真正做到了教師角色的轉變:即師生平等;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合作者、參與者;學生能力發展的促進者。
整堂課下來,學生們都能積極參與。可以說,在參與課堂學習的過程中他們是愉快的。愉快的學習心境在45分鐘內持久保持著。學生那強烈的學習欲望和濃厚的學習興趣,在整堂課上,能夠持續地保持著,并和教師不斷激起思維的火花。再加上教師的點撥,學生和老師都體會到了學習的樂趣,對《香菱學詩》一文的感悟更是有了新的認識。
如果說本堂課有什么值得商榷的地方,可能就是提問的針對面太過于狹窄了,楊老師的問題還是比較有難度的,但是瑕不掩瑜,不可否認,這堂課確實達到了既定的學習目標,下課鈴聲響起時,老師、學生,連同聽課者都成為了紅樓中的苦命女子香菱的知音人了。
觀潮說課稿教學程序篇四
鐘老師執教的第10課《楊氏之子》是第十冊第三單元的第一篇課文,第三單元訓練的主題是“感受語言表達的藝術,積累精妙的語言,并學習用得體的語言進行表達。”而本課是學生第一次接觸文言文。教學本課的重點是指導學生如何讀通古文,讀懂句子,體會人物語言的風趣和機智。鐘老師的課堂能緊緊地圍繞重點精心設計,落實了教學環節的有效性。
聽完課后,我最大的感覺是這節課里書聲朗朗的,確實很有學古文的味道。下面我來分析一下鐘老師是如何一步一步地把教學目標落到實處的。
第一步,學生自由讀,要求學生讀準確,讀通順,使初次接觸古文的學生感受到古文的特點。起初,學生沒有讀出古文的味道來,于是鐘老師就出示標有停頓的課文,并進行范讀,學生多次練讀,就這樣,同學們終于找到了讀古文的感覺。鐘老師引導學生于無痕,卻讓學生真切體會到了讀古文的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第二步,在完成了第一步“讀通、讀準”的目標后,鐘老師開始引導學生完成第二個目標:讀懂故事。在這個環節中,鐘老師不但“授人以魚”,更是“授人以漁”,相機教給學生學習古文的方法:參考注釋理解句子意思;讀中感悟文章意思等。在這個環節中,學生學得有滋有味,不但讀懂了這則文言文的故事,還學會了學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第二步目標完成了,鐘老師又抓住重點語句,通過精心指導朗讀,巧妙的點撥,在輕松的氣氛中,學生體會到了人物語言的風趣和機智,這個環節中有效地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
值得一提的是,鐘老師不但帶領學生走進文本,而且鼓勵、引導學生走出課堂,進行拓展。在理解了課文后,設計了“講故事,讓學生補充語言”的環節,再次讓學生感受到了語文乃至古文的魅力。最后,老師還相機介紹了《世說新語》一書,以吸引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拓展視野。
總之,綜觀鐘老師的整個課堂,我感覺到了鐘老師高超的課堂智慧,深厚的語文涵養。這節課中,每個教學環節都落到了實處,是一堂高效的語文課。
觀潮說課稿教學程序篇五
《動物兒歌》是部編版一年級語文下冊第五單元的一首兒歌。在《動物兒歌》中,小動物的名字都是形聲字,滲透了形聲字規律,讓孩子在有趣的兒歌學習中,領略漢字的趣味與精妙。而且,《動物兒歌》是一首用畫一樣的語言描繪小動物在夏天快樂景象的、充滿了童趣的兒歌。句句字數相對,結構相同,傳遞著一種信息:誰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偶句押韻,朗朗上口,課文插圖色彩豐富,語言趣味盎然,是學生喜愛的課文。適合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用多樣、有趣的朗讀讓學生感悟和了解夏天的美好。課文里寫的小動物大都是昆蟲,要求認識的字大都有蟲字旁:蜻蜓、螞蟻、蜘蛛等都是形聲字,是培養學生運用形聲字特點識字的好材料,適合引導學生在熟讀兒歌的基礎上,運用形聲字規律識字。
本課屬于整體識字課型,識字教學的關鍵在于如何采用多種識字方法,又有所側重地讓學生在兒童的情境中去識字。基于本課生字特點,設計多層次的識字學習活動中,從發現到學會再到運用,讓學生切實掌握形聲字的識字方法,同時引導多種識字方法融通運用。趣味化是低年級課堂的調味劑,本課通過活化文本插圖,設計學習活動,融合識字、理解、發現于一體,豐富學生體驗,發展學生思維,積累學生語言,達到趣味化和實效性的和諧共振。
1. 會認“蜻、蜓、蜘、蛛”等生字以及一些蟲子旁的生字,會寫“迷、運”兩個生字。
2. 了解形聲字的構字規律,并學習識記形聲字的方法。
3. 正確、流利地朗讀兒歌。
1、“一主”教材:《動物兒歌》;
2、《新主題閱讀》:《我家的大花園》。
一、課前導入環節
小小模仿秀
可愛的小動物們,讓我們唱著兒歌走進動物樂園吧!(板書課題,觀察左右結構書寫的要領)
【設計意圖:動物模仿情境導入,勾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一主”教材自主識字環節
1、識字攀登晉級表,初測。
2、指名讀課文(讀的特別好的學生,當小老師)
3、我讀你指讀(老師范讀課文)
伸出你的小手指,老師讀到哪兒,你就指到哪兒
4、出示自學提示: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圈出文中隱藏的小動物。
5、名稱重重讀
6、師生承接讀。(有拼音)
師:什么半空展翅飛?生:蜻蜓半空展翅飛……
7、我問你答讀。(加大難度,無拼音)
問:蜻蜓哪里干什么?答:蜻蜓半空展翅飛……
8、滾雪球讀
讀:飛
誦:飛 飛 展翅飛
讀蜻蜓半空展翅飛......
9、師生問答讀
10、填補空白讀
11、開火車 讀詞語
蜻蜓 捉迷藏 造宮殿 運食糧 螞蟻 蜘蛛 結網
三、部首識字環節
1、觀察動物名稱字體的特點(蟲字旁)
2、觀察形聲字的構字特點(左形右聲)
3、運用構字特點拓展識記蟲子旁的生字。
四、學習書寫生字“運、迷”
1、觀察生字構字規律和在田字格中的占位。
2、教師范寫學生練寫。
五、“以文帶文 拓展識字”環節
1、自學提示:
借助拼音自由讀《新主題閱讀》45頁的《我家的大花園》,注意不認識的生字,把它圈起來。
2、開火車讀詞語
3、你讀我誦,我問你答讀
【設計意圖:在短文中進一步識記蟲子旁的生字,鞏固形聲字的識記方法】
六、“識字晉級攀登我能行” 再測
七、課后作業
給家長說一說今天認識了哪些生字朋友。
動物兒歌
蟲:蜻蜓 蝴蝶 蚯蚓 螞蟻
走之旁:迷 運